2017-08-21 08:58 来源:网友分享
有些人稍有不适或根本没有不适也能诱发睾丸的疼痛,这时完全是精神作用在作怪。有些人则把疼痛与手淫联系起来,整天背着沉重的内疚的思想负担。殊不知过度焦虑、过分把注意力集中在性的表现能力上反而会造成精神性阳痿等性功能障碍。
1.睾丸炎。睾丸炎是最常见的造成男性睾丸疼痛的原因。睾丸炎是由于睾丸引发炎症造成的。多数的情况下是由于睾丸疾病恶化引发的。由于炎症的刺激使睾丸出现疼痛的感觉。而且睾丸炎的存在会严重损伤到男性的睾丸功能,使睾丸产精子的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男性不育。
2.附睾炎。引起睾丸疼痛还有附睾炎的原因。男性的附睾紧邻睾丸。附睾受到感染引发炎症也会扩散至睾丸,同睾丸炎一样,会刺激睾丸,导致男性睾丸疼痛。附睾炎同样会损伤睾丸,导致男性不育。
3.阴囊炎。阴囊发炎也是造成男性睾丸疼痛的原因。阴囊负责精子的成长发育,同时负责暂时贮存精子的功能。阴囊发炎不但刺激男性睾丸,而且还会损伤精囊内精子,造成精子死亡,从而降低了男性的生育能力,导致男性不育。
4.其它炎症疾病。男性睾丸疼痛的原因还有其它的一些疾病炎症,比如前列腺炎,男性内分泌失调,尿道感染等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都会导致男性睾丸疼痛。
1.急性睾丸疼痛
睾丸炎和睾丸损伤是引起急性睾丸疼痛的常见因素。睾丸炎时,睾丸肿大疼痛,患者体温增高、怕冷、呕吐、头痛及小腹疼痛。睾丸损伤一般由外伤引起,剧烈运动或房事、暴力有时可引起提睾肌的强烈收缩,使睾丸发生扭转并引起剧痛。
急性睾丸疼痛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易于诊断。
2.慢性睾丸疼痛
慢性睾丸疼痛可能由炎症引起,疼痛较轻,具有放射性疼,迁延日久,不容易判断炎症的确切位置。杭州虹桥医院张主任指出,睾丸的疼痛不一定与炎症的轻重程度成正比,与个人的神经敏感程度有关系。
慢性睾丸疼痛也可能系精索静脉曲张或其他部位的德疼痛放射而来。这时应进行相应的检查,仔细鉴别真正的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不同原因引起的睾丸疼痛症状也有所不同。感染导致的患者睾丸疼痛较剧烈。甚至如刀割样,还会伴有发势恶寒等全身症状,这时候阴囊又红又肿,触碰睾丸则疼痛更加明显。当患有结核感染时,多伴有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表现为睾丸隐隐作痛、小腹有坠胀感并伴有阴囊肿胀,严重时会流出脓液,当用手摸及这些病变部位时,有凹凸不平的结节,质硬,并常常可与阴囊皮肤粘连。由前列腺炎引起的睾丸疼痛,多伴有会阴部坠胀不舒服的感觉,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
急性疼痛多见于睾丸炎和损伤。睾丸炎除血行感染外,更常见的是细菌经尿道逆行至附睾和睾丸,造成附睾炎、睾丸炎,临床可见附睾与睾丸肿胀和疼痛。睾丸损伤时有外伤史和局部的肿胀及瘀血。剧烈运动或房事、暴力有时可引起提睾肌的强烈收缩,从而使系带过长的睾丸发生扭转并引起睾丸的剧痛。由于睾丸扭转后阻断了睾丸的血液供应,所以睾丸除剧痛外并有阴囊肿大、皮肤水肿。相对来说,急性疼痛的诊断比较容易。
慢性疼痛时,轻者迁延日久。疼痛较轻、泛化,具有放射性疼,所以不容易判断炎症的确切部位。睾丸的疼痛不一定与炎症的轻重程度成正比,有些人的神经敏感程度很高,轻度炎症就可引起较严重的疼痛感;而有些人比较迟缓,自我感觉就轻。有的疼痛发生在性生活之后,这可能由于性兴奋使生殖器和生殖腺高度充血所致。有的疼痛系精索精脉曲张或其他部位的疼痛放射而来,如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睾丸放射性疼痛,这时就要仔细鉴别真正的原因以便有效的对症处理。
临床上附睾炎患者会出现睾丸隐痛的症状,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有明显的下坠感觉,还同时有高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等,同时睾丸肿大、隐痛非常明显,阴囊皮肤红肿。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西药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及抬高阴囊、做提肛等适当加强体育运动。
(2)抗菌素对病毒性睾丸炎无效,需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口服氟呱酸,每次0.2g,每日3次;或泰利必妥,每次0.2g,每日2次,连用5—7日。静滴青霉素640万u/日,分早晚2次点滴,连用3~5日。青霉素过敏者可用乳酸环沙星注射液静滴,成人每次200mg,每12小时1次,疗程3-5日。也可肌注庆大霉素,每次8万u,每日2次,疗程3—5日。
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发热恶寒,睾丸肿胀疼痛,质地硬,小便赤涩,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消痈。
方药: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包煎)、泽泻、当归、生地各10克,柴胡6克,.甘草12克,龙胆草15克,金银花、川楝于各20克。
(2)气滞血淤:睾丸逐渐肿大,扪之坚硬,疼痛轻微,舌暗边有淤斑、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行气活血,散结。
方药:橘核、木香、枳实、厚朴、川楝于、桃仁、延胡索各10克,昆布、海藻各15克,木通6克,生地、元参、菊花、蒲公英各15克,鹿含草30克。
(3)淤血阻滞:睾丸外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舌质青边有淤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柴胡、当归、桃仁、穿山甲各10克,红花、大黄各8克,天花粉15克,蒲公英、金银花各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