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4 12:27 来源:网友分享
寒冷性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一种荨麻疹,可见于任何年龄。有家族性和获得性2种。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后者多见于女青年。本病特点是接触冷水或其他冰冷物质后,受冷区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可消失。多发于露出部位如颜面和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亦可受累。口、舌、咽部等黏膜部遇冷食物或冷饮亦可发生水肿,甚至腹痛。
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条件下,不同部位出现的瘙痒及风团。皮损可以局限于寒冷条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触寒冷物体的部位,也可泛发,可累及口腔黏膜,甚至表现为头痛,寒战,腹泻以及心动过速等。冬季接触寒冷物体的机会多,故本病易见。
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获得性者可能为自体免疫性变态反应,组胺释放在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可见于冷球蛋白血症。本病的特点为:
1、接触冷水或其他冰冷物质后,受冷区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可消失。
2、多发于露出部位如颜面和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亦可受累。口、舌、咽部等粘膜部遇冷食物或冷饮亦可发生水肿,甚至腹痛。
3、多见于女性青年。
4、常伴有头痛,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晕厥等症状 ,冷水中游泳或冷水淋浴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5、用冰块置于患者前臂皮肤上,两分钟后可在该部位引起典型的风团。
那么,容易发作寒冷性荨麻疹的患者,建议在寒冷的冬天里尤其要注意保暖,并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同时,一旦发现寒性荨麻疹症状的出现,建议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拖延病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一、预防
1、留意保暖
到了冬天和冷风吹时,身体的暴露部位,如面部、脖子和手部等应该戴上帽子、手套。身体其他部位也应留意保暖,避免冷风和冷水等直接刺激。
2、调整饮食习惯
冬天尽有可能避免进食鱼、虾、蟹、羊肉等高蛋白和辛辣、酒等刺激性食品。
3、加强体质
加强体育锻炼,适应寒热的变化。
其他:冬天一定要外出,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冷空气刺激的患者,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减轻其发作。
二、护理
一旦患上此症,患者除了及时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外,自己不要强烈抓挠患处,也不要用热水烫洗,并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除了发作时对症治疗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良方。
三、寒冷性荨麻疹饮食
少吃鱼、虾、蛋类、奶类,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1.消除病因
消除病因,有感染时常需应用抗生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应避免食用。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2.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胺,不能阻止组胺的释放,但对组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久用一种抗组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1)可选用安泰乐(羟嗪) 有良好安定及抗组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2)肾上腺素、氨茶碱 能增加肥大细胞内CAMP而抑制组胺的释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荨麻疹或巨大荨麻疹的风团或水肿消退,尤其氨茶碱和抗组胺药合用或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对并发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适用。
(3)6-氨基乙酸 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4)钙剂 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5)类固醇激素 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应用。
3.局部用药
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4.补充维生素C
能够根治荨麻疹病的有效方法,此方已得到实践验证。
1、冷空气接触试验,即让患者处于低温房间(4摄氏度)内,阳性者寒战后很快出现风团,或者观察10分钟后有红斑、风团出现即为阳性。这就是空气试验法。
2、冷水判定的方法。要注意的是,这种试验不易鉴别水源性荨麻疹和冷性荨麻疹,且患者一旦过敏可有生命危险,需要谨慎小心。试验时先将一侧手臂置于8~10摄氏度的水中5~15分钟,如果没有出现红斑、风团的表现,可再置于21摄氏度的水中,仍未出现阴性者可以让患者洗冷水澡。所以冷性荨麻疹一般都是在较冷的情况下出现。
3、冰块试验法。在做这个试验时,要先将冰块放入塑料袋或热水袋中,然后置于前臂处,而不能将冰与皮肤直接接触。接触20分钟后,试验者如有红斑、风团出现,则为阳性结果,属于速发型冷过敏。以上都是判断冷性荨麻疹的方法。
温馨提示:
传统抗组胺药物常有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