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4 07:03 来源:网友分享
答案是肯定的。风疹病毒仅限于人类感染的病毒,它由口鼻及咽分泌物传给他人或通过飞沫传播。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以及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生存,引起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风疹病毒可在兔肾、乳田鼠肾、绿猴肾、兔角膜等细胞培养中生长,能凝集鸡、鸽、鹅和人“O”型红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
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飞沫传播,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除鼻咽分泌物,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亚临床型患者亦具有传染性。多在冬、春季节发病,l~5岁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均等;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内婴儿不发病。
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母亲孕期原发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其发病率和致畸率与感染时的胎龄密切相关,以孕早期为最高;先天性风疹患儿在生后数月内仍有病毒排出,具有传染性。
风疹病毒大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上述症状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呈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
出现疾病和被人们所发现是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只是大家不能够及时的来发现,就像是风疹的出现会潜藏一断的时间,在这之间人们应该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出现了会就比较明显了。那么,风疹的潜伏期是多久?下面咱们来解答吧。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潜伏期为10~20天。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
上面给我们说的就是疾病出现的潜伏期,在这些上面我们大家要认真的注意,而积极来发现它的潜伏期后更是要控制和处理疾病在进行治疗。
患风疹是由于感染了风疹病毒,并伴有免疫力下降的结果。并不是由于受“风吹”而引起,受风受凉只是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未感染风疹病毒,就是受强风侵袭,也不可能患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有发热、头痛、咽痛、喷嚏、流涕等前驱症状,类似感冒,约1~2天从面颈部开始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24小时内蔓延至躯干、四肢。伴有枕后、颈、耳后淋巴结肿大。躯干部皮疹可融合成片状,四肢皮疹散在出现一般不融合。一般情况下,皮疹第3天迅速消退,不留痕迹,有时可有轻度脱屑。皮疹一般不痒,但也有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瘙痒出现。风疹的传染源是风疹病毒感染的病人(从潜伏期至皮疹消退期),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发病高峰期为冬春季。孕妇在早期妊娠(4个月内)患风疹后果比较危险,可致流产、早产、死产及胎儿畸形。
患风疹后,应隔离,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当给予退热剂;头痛、关节炎、肌痛则需用止痛药。一般只作对症治疗即可。风疹是良性传染病,一般预后良好,并发症少见,有时可并发气管炎、中耳炎、关节痛、紫癜等,故也不可大意轻心。风疹的预防,首先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同时可进行风疹疫苗的接种。
一般对症疗法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症状较显着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并发症治疗
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先天性风疹
没有症状的感染者无需特别处理,但应随时观察;严重症状者应相应处理:有明显出血者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血;肺炎、呼吸窘迫、黄疸、心瓣畸形、视网膜病等处理原则同其他新生儿;充血性心衰和青光眼者需积极处理,白内障治疗最好延至1岁以后;早期和定期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药物治疗
除对症治疗外,还可以服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这些药物似乎有助于减轻病情。
支持疗法
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温馨提示:
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