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0 20:57 来源:网友分享
一、防风1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苦参30g,蝉衣10g,胡麻仁6g,生石膏30g,苡仁30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含当归、五倍子、木槿皮、花椒、密陀僧、蛇床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三、当归12g,制首乌15g,红花10g,白芍10g,生地20g,川芎6g,白蒺藜2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四、取雄黄、黄连各10克,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将前7味药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每剂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
五、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枯矾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适量,浸泡患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六、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七、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八、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
九、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5天
1.南瓜: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脚气痞闷,皆忌之。”
2.鸡蛋: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3.鸭肉:根据前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脚气之人忌食之。”
4.甜瓜: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脚气,皆忌食。”
5.荸荠: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6.白酒:俗称烧酒,为一种烈性酒。明。李时珍曾说:“烧酒,纯阳之物,与火同性,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同时它还会导致B族维生素的缺乏,也包括维生素B1的缺失。所以,已患有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者,应当戒酒。
1.脚癣可以不同形式出现。患者会感觉足部痕痒、皮肤出现红斑及呈鳞状脱落,通常受影响是足趾间、足底及脚甲,较少累及足背。
2.趾间足癣:这种足癣多由红色毛癣菌(T. Rubrum)引起。患者趾间痕痒裂开及有潮湿和鳞状脱皮等症状,感染可及趾底及足底,通常为4-5趾间,较少影响足背。
3.慢性厚皮症:累及地方像北美土著穿着的平底靴(moccasin),因此亦称为平底靴足癣。它主要累及足底,偶尔足边亦会受到感染。足底干燥,出现红斑和少量鳞状脱皮等症状,患者可感觉痕痒或完全没有症状。
4.发炎和小泡:足跟内侧可出现痕痒的小水泡:偶尔可见大水泡出现。流出液体可为清澈或含脓。这种症状多是由于趾间毛癣菌感染引起的。严重时可引发蜂窝组织炎和淋巴管炎。
5.溃疡:这种病症多继发于细菌感染,免疫系统低下者尤多。患者足部疼痛非常,感觉不适及有发热症状。并发症可包括蜂窝组织炎和淋巴管炎。足底皮肤可大幅脱落。
6.足癣累及趾甲时,形成我们通常称为的灰甲。视乎受感染和痛症的严重程度。
它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 有传染性,常为单侧发生,时间长了,也可双脚患病。足癣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据上海市1975 年对11万人普查,足癣的发病率为36.76%。我国南方的发病率可达50%~60%。在某些职业和集体中,甚至可高达80%~100%。为什么足癣会有 这么高的发病率呢?这要从足癣的成因谈起。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 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 真菌的生长。
脚掌多汗是足癣的主要诱发因素。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足癣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 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 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不良卫生习惯常使足癣发病率增高。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场所。有些人还喜欢用 手抠摸脚趾,以至损伤了足部皮肤,使足癣蔓延。家庭中有人患足癣,如不给予适当的治疗,又去密切接触别人,会造成接触传染。足癣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常不消 毒,健康人使用后也易感染。
顺便提一下,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脚气”即“足癣”,而“脚气病”则是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发病后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四肢肌肉瘫痪;在足踝部常常发生轻重不同的水肿及皮肤发红,这是由神经性血管作用或酸性物质刺激引起的小血管扩张,以后逐渐加重,可发展到膝、大腿,甚至全身。因病症主要表现在双足,故称为“脚气病”。由此可见,“脚气”并非“脚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