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5 07:30 来源:网友分享
发病原因
1、直接损害和免疫
肺炎支原体可产生细胞毒素,感染后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IGM抗体滴度持续升高,短期内迅速出现通气/换气障碍,呼吸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
2、黏液-纤毛系统损害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腺体增生,形成黏膜突起,有黏液栓壅塞,加之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纤毛破坏,造成黏液-纤毛系统损害,导致后期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形成肺不张。
3、耐药性产生
支原体对红霉素以及四环素的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能导致疗效不佳,但目前糖皮质激素可促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温下降正常,肺部炎症吸收。
4、混合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同时混合有细菌、病毒的感染或感染后可直接影响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
5、延误诊治
对支原体肺炎按一般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时不能及时调整诊断及治疗思路,单纯应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或抗生素,使病情延误。
病情一般较轻有时可重,但很少死亡。发热3天至2周咳嗽可延长至6周左右。可有血管内溶血,溶血往往见于退热时或发生于受凉时。
极少数病例可伴发中枢神经症状例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生神经根炎甚至精神失常等。出血性耳鼓膜炎、胃肠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心包炎、心肌炎、肝炎也有发现。
支原体肺炎患者除呼吸系统的表现外,有时还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
1.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
2.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
3.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
4.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
5.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
6.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秋冬季节,一般呈散发,也可发生小流行。起病缓慢,常有剧烈头痛,畏寒、发热、厌食、乏力等。咽痛、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有时咳嗽迁延日久。少数患者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肺部体征不多,仅有小水泡。X线所见多有肺浸润性阴影。红细胞冷凝集素试验阳性。血清肺炎支原体抗性阳性。痰、咽拭子培养有肺炎支原体生长。青霉素治疗无效。
治疗原则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原则是以抗感染为主要措施,辅以祛痰、化痰,以减轻咳嗽症状。患儿需要住院监护与治疗,以防发生窒息及严重呼吸困难。抗感染是以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为首选药物,用药疗程不应少于2周,以有效杀灭微生物,防止病情反复。
治疗用药
能够阻止细胞核蛋白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等,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尤其是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的胃肠道副作用少,疗效好,用药方便。而且这些药物对衣原体感染也很有效,同时可用于治疗大多数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
预防
1.常洗手;
2.不要抽烟;
3.清理布满灰尘或长有霉菌的地方时务必戴口罩;
4.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儿童还应该接种Hib(B型流感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5.到医院时,尽可能地戴口罩,防止呼吸道的交叉感染;
6.缓慢降热:运动后应先擦干汗水,注意保暖;
7.常喝温开水;
8.预防肺炎,一般人群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至20℃之间,如果家有老年人或是儿童,室温在22℃至24℃之间为佳。室内湿度也以在50%至70%为宜。
9.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中等住房面积为例,在冬季,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在无大风的情况下,开窗通风9分钟后即可起到置换室内外空气一次的作用;
10.多吃些含维生素A丰富的动物肝脏以及胡萝卜、南瓜、甜薯和番茄等,柑橘类水果则是维生素C最好的来源;
11.在肺炎的高发季节中,老年人要尽量避免长期卧床。
保健
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经常饮水及少量多次进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淤血,以利炎症吸收及痰液的排出。为避免交叉感染,轻症肺炎可在家中或门诊治疗,对住院患儿应尽可能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分开,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
支原体感染可以造成小流行,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秋冬季房间也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喝温水,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多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要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