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3 08:06 来源:网友分享
1、沮丧、绝望,病人即使碰到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有时表现“心烦”、“烦闷”,有的病人在诊视时强作笑脸。虽然存在内心抑郁体验,而表情上习惯加以掩饰,应引起重视。
2、思维障碍主要是感到无兴趣,无价值,无望,无助,无用感,总把事物看成暗淡的一面,思考困难,工作能力下降,反省过去感到内疚、自责、自罪,有时夸大自己的“罪孽”而形成罪恶妄想。
3、兴趣及精力减退他们对往日的日常工作和业余爱好变得兴趣索然,对各项活动均感到毫无意义,患者感到全身乏力,即使不干活也感劳累,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缺乏动力,显得疏懒、力不从心
4、精神运动阻滞行动迟缓,很少有自发的活动,讲话语音低沉,思维活动过程亦缓慢,严重者可以呆坐不语或卧床不起、不食,陷于木僵状态。
5、生物学症状如睡眠障碍,以早醒居多,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性功能减退,情绪变化昼重夕轻,有的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头晕、心悸、出汗、皮肤冷热感等。
一、患者躯体莫名的不适:
抑郁症不仅表现为心情郁闷。而且也会出现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胃部不适、食欲欠佳、心慌气急。以及各个系统的症状。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往往没有情绪低落等典型症状,却以躯体不适为主。其特点是症状虽多。却以头痛、失眠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
二、患者心理备受煎熬:
一些平常的事情在抑郁症患者跟里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这使他们一直在受折磨的心态下生存。这种状况好像是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一切,而且主观性明显,他们根据自己的悲观理解解释每天的人和事,反复的内心斗争消耗着生命激情。一边责怪自己,一边责怪着外围世界。芝麻大的问题被放大到西瓜大小,再进行不断的追问、剖析,结果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三、抑郁症高自杀率需警惕:
我国精神医学专家调查认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其中有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据研究,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至少会患上一次抑郁症,但患上抑郁症的人大多数“身在病中不知病”。
1、坦途无悦
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2、自杀行为
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自杀,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3、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4、变换环境
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5、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6、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1、人际心理治疗
这项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发病,旨在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即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等。
2、音乐治疗方法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莫过于音乐疗法。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3、患者自我治疗
其实对于治疗抑郁症我们现在如果发现自己活着身边的人有这种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的确诊,而且还要有实际的治疗方式,其中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4、支持心理治疗
是指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合理的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可有效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