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6 07:36 来源:网友分享
感染从上呼吸道开始,气道上皮有广泛的破坏,粘膜发生溃疡,被覆纤维蛋白性膜。气道的防御功能降低,容易招致细菌感染,免疫状态低下者,尚可合并真菌、原虫特别是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单纯性病毒性肺炎引起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有大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血浆蛋白和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膜距离增厚。肺炎可为局灶性或广泛弥漫性,甚至实变。肺泡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细支气管内有渗出物。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甚至结节性钙化。
1,肉眼观,病变常不明显,病变肺组织因充血水肿而轻度肿大,
2,镜下通常表现为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其内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
3,病变较严重时,肺泡腔内则出现由浆液、少量纤维素、红细胞及巨噬细胞混合成的渗出物,甚至可见肺组织的坏死,
4,由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腺病毒引起的肺炎,其肺泡腔内渗出的浆液性渗出物常浓缩成薄层红染的膜状物贴附于肺泡内表面,即透明膜形成,
5,细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也可增生、肥大,并形成多核巨细胞。如麻疹性肺炎时出现的巨细胞较多,又称巨细胞肺炎。
6,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病毒包涵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约红细胞大小,其周围常有一清晰的透明晕,其在细胞内出现的位置常因感染病毒的种类不同而异,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病毒包涵体出现于上皮细胞的核内并呈嗜碱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出现于胞浆(嗜酸性);麻疹肺炎时则胞核和胞浆内均可见到。检见病毒包涵体是病理组织学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病史、症状
起病缓慢,初期多有咽干、咽痛、喷嚏、流涕、发热、头痛、纳差以及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病变累及肺实质可有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胸痛、气短等症状,病史询问应特别注意有无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情况。
体检发现
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在肺下部闻及小水泡声。
辅助检查
(一) X线胸片,两肺呈网状阴影,肺纹理增粗,模糊,严重者两肺中、下野可见弥漫性结节性阴影,实变者少见。
(二)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也可稍高或偏低,继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三) 病原学检查:病毒培养较困难,不易常规开展,肺炎病人的痰涂片仅发现散在细菌及大量有核细胞,或找不到致病菌,应怀疑病毒性肺炎的可能。
(四)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清抑制试验抗体滴度增高4倍或以上有确诊意义。
近年用血清监测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有助早期诊断。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标组化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等,可进行病毒特异性快速诊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通常在正常范围,痰涂片所见的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居多,痰培养常无致病细菌生长。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病毒性肺炎的致病原不同,其X线征象亦有不同的特征。
1、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以2-3个月的婴儿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病情最严重。往往在感冒后2-3天,患儿出现持续性干咳和阵发性呼吸困难。患儿的表现类似支气管哮喘,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可有呼气性喘鸣音,所以有人把这种肺炎称为喘憋性肺炎。患儿脉搏每分钟可达150-200次,体温多数下迷也可达38-39度之间。面色苍白和口唇、指端青紫是病情严重的征象。鼻翼扇动和三凹体征表示病儿明显缺氧。对该病主要应采取对症治疗,护理也极为重要。
2、流感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年龄在6个月至2岁之间体弱的婴幼儿,冬末春初为主要流行季节。患儿突然起病,以持续7-10天的高热为其主要特征,应用抗生素无效。对该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的中药为主。
3、副流感病毒性肺炎
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共有四型,多于深秋、冬季和早春流行,有的似无明显的季节性。副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不如合胞病毒性肺炎那样严重,也比流感病毒性肺炎轻。患儿高热持续时间较短,咳嗽也不太厉害。一般可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4、腺病毒性肺炎
八成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于冬春两季。其潜伏期为4-10天,一般是突然发热,起病后3-4天呈持续性高热,60%的病儿最高体温超过40度,伴频繁或阵发性咳嗽,但无明显的流涕和打喷嚏。起病3-5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且逐步加重。重症患儿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和指甲青紫、喘憋及三凹体征。有的病孩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半昏迷或阵发性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心跳增快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早期的特征是眼结膜充血,身上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疹子,扁桃体还可出现石灰样小白点。该病是较严重的婴幼儿肺炎,应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疗病毒性肺炎选择西医是个好方法,西医对于病毒性肺炎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那么病毒性肺炎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一、一般治疗:
保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必要时氧疗。
二、抗病毒药物治疗:
金刚烷胺 0.1g, 2次/d,连用3~5天;病毒唑,10mg/kg,2~3次/d,口服或注射;板兰根、黄芪、金银花、大青叶、连翘等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还可用α-干扰素,胸腺肽等。
三、继发性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家畜如马、猪等有时带有 某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偶见接触传染。粪经口传染见于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尘埃传染。器官移植的病例可以通过多次输血,甚至供者的 器官引进病毒。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并不伴气管-支气管炎。
温馨提示:
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多见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及肺浸润等。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一般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