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4 14:42 来源:网友分享
这两天,一段名为"焦作某中学惊现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上被疯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这段视频疑似发生在教室里,一个女孩高声呵斥身穿短袖校服的另一个女孩儿,要求她用嘴翻找垃圾箱里的棒棒糖。短袖女孩儿被迫多次俯身,将头探进垃圾筐,不时遭到蹬踹。
今天上午,记者按照网友提供的线索,来到视频拍摄地,焦作市第十五中学,见到了负责处理此事的刘校长。刘校长说,视频上的事,确实发生在他们学校,具体时间是在10月10日下午的课间。
刘校长说,两个女孩之前并没有很大的矛盾,事情发生以后,校领导和当地教育局立刻将涉事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请到学校,了解情况。刘校长说,双方家长已经达成和解。根据校规校纪,王某将被记大过处分。面对众多网友的激烈评论,刘校长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最近,初高中校园的暴力事件在网上传播率极高,视频中,很多孩子解决矛盾的方式令人乍舌。
2015 年10月6日,洛阳市宜阳一高两个女孩发生矛盾。17岁的崔某,直接用水果刀在宿舍将女同学刺死。2015年10月4日,有人在商丘民权一居民楼楼上,无意中拍到了8名女生围殴同学的现场。2015年9月,新乡获嘉一名女生被人连续扇耳光的视频,也很快在网上传播。
群殴、塞垃圾桶、攻击敏感部位、侮辱尊严,手段之残忍让我们很难把他们的行为和一张张稚嫩的脸蛋联系起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青少年易冲动,打假、争吵在所难免,但从方式上,以前的孩子们打架,解气更纯粹,现如今拍视频当场羞辱,手法中多了很多成年人都很难做出的行为。
心理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自身就充满了暴戾和浮躁。他们希望孩子有个性,张扬,却很少在处理人际矛盾时做出应有的表率。要么疏于管教,要么简单粗暴,总之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吃亏。两种极端的方式,都很容易让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偏移。
延伸阅读:如何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1.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充分认识这一问题,不但会促使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会影响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的行为,使实施者减少侵害行为,使受害者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2.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
多年来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遏制"凶杀暴力"出版物的传播。现在的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于暴力文化的传播。
3.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
学校把发生在校内以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因素都及时报告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配合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对于实施暴力侵害行为的,一定要及时依法给以惩处。
4.加强对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力度
虽然老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不是校园暴力的最主要实施者,但这类伤害也占了很大比重,并且影响极为恶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老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对于那些实施暴力侵害的老师以及管理人员,应该态度鲜明地予以处理,使老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真正成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积极因素,从行为上为学生树立依法、和平解决争端的榜样。
5.从小对未成年人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
由于我们对于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宣传不足,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对于责任问题有了错误的认识,一些年龄稍大的未成年人认为侵害了低年级的中小学生无所谓,即使严重一些,自己年龄还小,也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实际上,根据我国现有的民事立法,10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他们能够理解、判断的一些侵权行为,他们自己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而根据刑事法律,14周岁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抢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杀人等8种严重刑事犯罪也是要承担责任的;而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对于所有的刑事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如果他们去伤害了其他低年级的同学,他们不但可能要赔钱,而且可能要坐牢。
6. 加强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面对暴力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以后应该如何对待等。如面对高年级同学以及校外人员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汇报;对于老师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学校领导汇报;对于学校管理人员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学校领导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对于严重的侵害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7.清理学校周边环境
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网吧等这些青少年容易聚集的经营单位,一定要远离学校;学校周边也不应该建集贸市场等人员杂乱的经营场所。对于已经建立的上述单位,应该组织搬迁,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定、清静的办学环境。
8.学校加强门卫制度
学校校门口要有专人值班,对于想要进入学校的校外人员,一定要检查证件、问清事由。发生有人强行进入的情况,校门值班人员一定要及时报告给公安机关和学校保卫部门。
总之,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他们得以在和谐、友爱、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