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 06:57 来源:网友分享
1、家人要助老人保持好心情
要减少老年人的思想负担,做儿女的要多和老年人交流,多陪伴老年人,不能嫌弃,让长辈们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2、下蹲法
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下蹲速度、频率以自己能耐受为宜。年龄较大者可手扶椅背、墙壁以助力。
3、中断小便法
排小便时有意识地中断,然后再重新排出。这种锻炼起初较为困难,经反复训练后能随意做到时,则效果就明显了
4、定时上厕所
在你想上厕所的时候就去,而不要等到尿急时再去。通常这样能够有效治愈尿急性及溢出性尿失禁。你既能借此增大膀胱容量,又能迫使它定时排空。
5、缩肛(提肛)法
屏气时提收会阴(要持续数秒钟),呼气时放松肛门,一收一放为一次,反复做10分钟,每日2~3遍。可利用晨练、等车、午休、睡前等时间,不拘场所,见缝插针,只要持之以恒,必可见效。
如何预防老人尿失禁
一、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压力与烦恼;
二、提倡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
三、防止尿道感染,勿憋尿;
四、睡前限制水分摄取,免用酒精、咖啡因等利尿性饮料;
五、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路感染;
六、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均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
七、饮食要清淡,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压力性尿失禁可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如提肛锻炼。
尿失禁有几种分类
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4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真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1、年龄: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45-55岁,与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降低、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有关。
2、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常伴随存在。
3、子宫切除术及其他盆底手术:破坏了盆底正常结构,直接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
4、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几率明显增高,减肥可降低发病率。
5、生育:经阴道分娩女性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剖宫产女性,剖宫产女性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未生育女性。与分娩造成盆底肌及韧带过度牵拉及损伤有关。
6、雌激素:雌激素下降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相关,临床也主张采用雌激素进行治疗。但近期有关资料却对雌激素作用提出质疑,认为雌激素水平变化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间无相关性。甚至有学者认为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可能加重尿失禁症状。
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有吸烟、体力活、精神紧张、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咖啡因摄入和慢性咳嗽等。
跌倒
在全球,跌倒都是老人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每年因跌倒造成伤害的达2500万人。跌倒不但会造成脑部受伤、骨折等严重外伤,还会引发“跌倒恐惧症”,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XX老年医院院长提醒,要想预防跌倒,首先居室家具摆设要方便老年人行走,地面要防滑,通道应无杂物堆放,浴室、洗手间要装有扶手;其次,老人要增加体力锻炼,多活动髋关节,通过练习单腿站立来保持平衡能力。老人跌倒后,要加强护理,老人多做床上活动。还可以为老人做跌倒风险预测检查,消除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防止再跌倒。
中风
据统计,2008年全世界有中风病人1600万,其中1/3会失去生命。我国的情况更为严峻,是全世界中风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约有150万人因此丧生。中风发作前期,多数患者会突然脸部、肢体麻痹或无力,说不清楚话,流口水、视力模糊、昏昏欲睡或行走困难等。由于这些症状持续时间很短,病情又迅速好转,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老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务必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救治。远离中风最关键的是预防,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肥胖者减重,保持情绪平稳,养成定期去医院体检的习惯。
帕金森病
这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岁以后发病,主要会影响行动能力,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便秘、睡眠障碍和跌倒等问题,将近200多万中国老人深受其扰。专家表示,当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往往脑内细胞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获益。如果老人系扣子、穿袜子等动作明显变慢了,写字越写越小,穿衣服或冲凉要花更长时间,休息时手脚都会颤动不已,并且出现睡眠障碍等,这些都可能是帕金森的早期症状。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快步走,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大脑功能,可以缓解身体的僵硬程度,令老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对生活的态度也更为积极。
认知障碍
人老了大脑逐渐萎缩,容易忘事。但如果情况格外严重,比如反复丢三落四,甚至分不清白天还是晚上等,家人就要注意老人可能出现了认知障碍。导致老人出现认知障碍的疾病主要有两个:一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能力、语言能力和感觉能力的下降,多数患者发病后几年内还会因脑衰竭而死亡。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600万~1000万老人患病,85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患病。为了延缓大脑衰老,预防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生活中可以多用左手吃饭、刷牙、梳头、端杯,学习一些新爱好、新语言。第二个原因是血管性痴呆,主要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认知障碍,与血管相关基础性疾病关系密切,患者往往时而糊涂时而清醒,此类认知障碍只要控制好血管基础性疾病,症状就会缓解。
视力和听力衰退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50%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丧失问题。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听力受损会导致老人的能力和自信心下降。《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称,听力受损的老人思维和记忆力会更差。因此,如果发现老人听力下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或者听从医生的建议佩戴助听器。高芳堃说,在五官中,眼睛是老得最快的器官之一,到了50岁左右,就会出现老花、视物不清等症状。老人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注意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看看远处,或用点人工泪液,以缓解视疲劳。西兰花、甘蓝等蔬菜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对预防黄斑病变和白内障有重要作用。
头晕
老人年纪大了常常会有头晕、头痛现象。调查发现,65岁以上的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为57%,男性为39%。导致头晕的原因很多,不少疾病都带有头晕的症状,比如脑供血不足、脑缺氧、颈椎病,甚至肿瘤都会引发头晕,还有些老人是因为降血压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经常头晕的老人,应该及时接受检查确定导致头晕的原因,并接受治疗。需要提醒的是,眩晕症虽然常见,但也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突然感觉头晕、旋转得厉害,很难迈开脚步,应该赶快看医生,这有可能是中风的征兆。
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老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而且给临床诊疗、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褥疮是压出来的,所以老人一定要主动运动,能够从口腔自主进食也非常重要。看护者要经常检查老人的皮肤有没有泛红或者溃烂,经常帮老人改变位置和姿势,勤翻身按摩、勤擦洗整理,还可以购买防压力床垫和坐垫,缓解骨头突出部位所受到的压力。一旦皮肤出现损伤,即使面积还小,也要立刻治疗。
尿失禁
数据显示,40%的老人患有尿失禁,其中以女性居多。尿失禁又被称为“社交癌”,患病老人因此害怕自己出门,得上抑郁症的几率是普通人的10倍。高芳堃说,老人一旦出现尿失禁,应尽早去泌尿外科治疗。她建议,老人可以多做提肛运动锻炼膀胱肌,同时依照个人习惯控制好喝水的时间和量,可以少量多次,一旦感觉憋尿就提前去厕所,晚上临睡前最好少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