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4 06:22 来源:网友分享
有些家长认为咳嗽是小病,轻视治疗,结果孩子往往数周不愈。若孩子咳嗽超过一个月,则由急性的外感咳嗽转成慢性的内伤咳嗽,从而导致咳嗽顽固难治。
风寒咳嗽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频作,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伴有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您的孩子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症状的全部或大部分,就基本可以判断为感受了风寒。
1,感觉全身发冷,发紧。
2,鼻塞,流清鼻涕,如果风寒感冒症状比较重,鼻涕会像水一样止不住地流。
3,咳嗽不重,不深,通常在咽喉位置。
4,嗓子不疼。
5,发热不高,通常在38度左右。
6,小便不黄。
7,舌苔不黄,唇色发白。
8,面色不偏白。
9,痰稀,不稠不黏,痰色白。
10,腥胀,表现出食欲不好,不爱吃饭。
只要是身体受了寒,就可以吃生姜,不管什么季节!但要注意的是中午以后就不能吃姜了。
1.风寒咳嗽
(1)证候咳嗽,咽痒,痰稀薄色白。常伴有头痛,鼻塞,眼痒,喷嚏,恶寒无汗,全身酸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治则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3)主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常用药麻黄、荆芥祛风散寒宣肺;杏仁、前胡、桔梗、橘皮、百部等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2.风寒兼湿咳嗽
(1)证候咳嗽痰多色白量多,兼有胸脘作闷,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易疲劳,舌苔白腻,脉濡。
(2)治则疏散风寒,燥湿祛痰。
(3)主方杏苏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药:杏仁、紫苏散寒宣肺止咳;陈皮、法夏、茯苓、甘草理气除湿化痰。若咳嗽明显,可加麻黄、百部以增强宣肺止咳。
3.风寒夹饮咳嗽
(1)证候咳嗽,咳痰量多有泡沫,咳逆上气,胸闷,舌淡红,苔薄白滑利,脉浮紧或弦滑。
(2)治则疏散风寒,温肺化饮。
(3)主方小青龙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杏仁、桂枝祛风散寒解表化饮;细辛、法夏、生姜、甘草燥湿化痰宣肺。若咳嗽日久不愈,可加白芍、五味子敛肺止咳。
“风寒咳嗽”,中医病证名,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是由机体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
1.平时注意休息,加强锻炼,感冒流行季节小心防护,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2.如出现风寒感冒的症状表现,及时采取措施或到医院诊治,以防风寒感冒加重导致出现风寒咳嗽。
3.风寒咳嗽早期,忌用收敛镇咳药,若误用可导致肺气郁遏,外邪不能外达,反而造成慢性咳嗽,日久难愈。
4.风寒咳嗽,饮食不宜肥甘滋腻,也不宜食生冷之品,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功能,助生痰湿,加重咳嗽。
5.药膳
(1)姜葱粥生姜、葱白各20克,粳米150克。入米煮粥,待熟时加生姜、葱白,稍煮即可,趁热食用,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功效。
(2)姜糖水生姜20克,红糖20克,加水200毫升,煮开后趁热频服,或加食热粥,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的作用。
陈皮泡水喝保健效果也非常的强,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紫苏叶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此方中提到的几种中草药,紫苏辛温行散,叶轻入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气和中。因此,紫苏叶为风寒咳嗽所常用。陈皮的作用主要是燥湿化痰,因其所含挥发油具有芳香健胃和下气的作用,可使痰液容易咳出。葱白因为具有宣通上下阳气、发汗解表的作用,常见于许多治疗咳嗽的偏方中,对于伤风感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者也确有一定效果。
预防风寒感冒,应在冬春换季时注意气温变化,不要过早减衣。因为倒春寒现象发生时昼夜温差可高达10℃,衣服穿得过于单薄,就容易受寒感冒。日常生活中,要多喝热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