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4 07:21 来源:网友分享
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原因:正常人由于会厌、声门、保护性的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少量液体亦能通过咳嗽排出。当神志不清时,如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或安眠药中毒等由于吞咽和声门关闭动作不协调,咳嗽受到抑制,异物即可吸入;食管病变如食管失弛缓症、食管上段癌肿、Zenks食管憩室,食物下咽不能全部入胃反流入气管;癌肿或外伤引起的食管气管瘘食物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医源性的因素,如胃管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等,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老年人反应性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临床上吸入胃内容物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较多见。误吸煤油、汽油、干洗剂等,多见于儿童。
吸入物产生肺炎的严重程度与吸入胃液中的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胃酸的pH<2.5时,可严重损伤肺组织,吸入液体少至50ml即能引起肺损害。动物实验中证实,吸入pH<1.5的液体3ml/kg时,动物死亡100%。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
吸入性肺炎的检查有胸部X线示于吸入后1~2小时即能见到两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肺内病变分布与吸收时体位有关,常见于中下肺野,右肺为多见。发生肺水肿,则两肺出现的片状、云絮状阴影融合成大片状,从两肺门向外扩散,以两肺中内带为明显,与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X线表现相似,但心脏大小和外形正常,无肺静脉高压征象。
诊断吸入性肺炎应当对那些容易发生胃酸吸入的病人引起注意,当他们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有或无刺激性咳嗽而出现呼吸衰竭,应首先高度怀疑本病。
吸入性肺炎需鉴别的疾病有:心源性肺水肿、肺栓塞、细菌性肺炎和其他引起ARDS的原因,如脓毒血症和低血压症等。
吸入性肺炎的并发症有细菌感染,产生肺不张、肺水肿、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癫痫。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
1.入院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及吞咽困难的程度。
意识清醒者及早进行吞咽困难筛查,可用洼田氏饮水实验,I-II级:在指导下进食,III-IV级者留置胃管,鼻饲流食。
意识模糊、昏迷患者48h内留置胃管防止误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a.昏迷患者安置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床旁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呕吐物,每2h翻身拍背,避免痰液淤积。
b.清醒患者给予高枕卧位,半侧卧位,指导有效咳嗽、腹式呼吸;同时配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除。
3.口腔卫生
积极的口腔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潜在致病微生物的定植,较少细菌负荷,从而减少吸入肺炎的发生。
4.机械通气患者
a.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若污染及时更换;
b.管路中冷凝水及时清除,避免反流。
5.鼻饲护理
a.胃管置入长度45-55cm,防止食物返流;
b.鼻饲前抽吸胃液,胃潴留液>150ml时暂停鼻饲;
c.摇高床头大于30°或半卧位,减少食物返流、呛咳等,鼻饲后继续保持该体位30min,利于排空、消化;
d.鼻饲量每次200-250ml,每次间隔2h以上,每天喂食5-6次;
e.昏迷患者胃管每1个月更换1次;
f.鼻饲前先吸痰,避免在鼻饲中或鼻饲后吸痰(吸痰前先把营养泵暂停再吸痰)。
临床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据有关研究表明80%是由于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疾病,最常见口是龋病,其次是牙周炎和牙龈炎。原因有两种:1)由于喉头反射迟钝,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管肌肉松弛导致呕吐后的胃内容物被吸入气管。其中混入大量细菌和胃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占吸入性肺炎的80%。2)口腔内的病原菌常在深睡中随着唾液,痰液,食物残渣一起吸入气管,而引起隐匿性吸入性肺炎。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应用纤支镜或气管插管将异物吸出,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纠正血容量不足可用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为避免左心室负担过重和胶体液渗漏入肺间质,可使用利尿剂。应用肾上腺皮激素治疗尚有争论,有认为在吸入12小时内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3~4,有利于肺部炎症的吸收,但亦有持相反意见者。抗生素只用于控制继发性感染,而不主张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因用药既不能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发生,且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后的处理原则与上述相同。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