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 09:47 来源:网友分享
1.全身治疗 病人应适当休息和加强营养。必要时用镇痛剂。可选用磺胺甲硝唑加甲氧嘧啶或青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如有糖尿病,应根据病情同时给予胰岛素及控制饮食等治疗。
2.局部处理 初期红肿阶段,治疗与疖同。已有破溃者,可用八二丹掺入伤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红肿范围大,中央部坏死组织多,或全身症状严重,应作手术治疗,但唇痈不宜采用。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时亦可作“|||”形。切口的长度要超出炎症范围少许,深达筋膜,尽量剪去所有坏死组织,伤口内用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止血。以后每日换药,并注意将纱条填入伤口内每个角落,掀起边缘的皮瓣,以利引流。伤口内用生肌散,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如分晓面过大,待肉芽组织健康时,可考虑植皮。亦有直接作痈切除术,肉芽组织长出后即植皮,可缩短疗程。
与中医的“痈”绝对不同,西医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痈”,痈是比较急性的化脓性疾病,因为痈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所以称为“有头痈”,大多数痈属于阳证。《外科理例·疮名有三》中说:“痈者,初生自粒如粟米,便觉痒痛……此痈始发之北,便觉微赤肿痛,三、四日后,根脚赤晕展开,浑身壮热微渴,疮上亦热,疽顶白粒如椒者数十,间有大如莲子蜂房者,指捺有脓不流……”,这指出了痈的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红肿胀痛,易向周围扩散,脓头相对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指捺有脓不流”说明脓腐一时不易畅流排泄,而痈向周围蔓延扩展变大,所以范围常超过3~4寸以上,甚至大逾盈心,凡在皮肤较厚的坚韧之处都可发生痈,但痈一般都多发于项后、背部,而且以成年人,尤其是中年和老年的痈患者为多。
一般分为实证痈、虚证痈(指毒盛而兼体虚)两大类,但以实证痈最为多见。
1.实证痈初期:痈在局部硬结的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作痒作痛;继则肿块向周围扩大,疮头也相继增多,此时色红掀热,疼痛更甚,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苔多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溃脓期:第二周开始局部化脓,疮头渐渐腐烂,形如蜂窝,其面积大小不一,到第三周如脓液畅泄,腐肉渐脱,则病情停止发展。当病情进展时,全身症状亦渐加重,壮热口渴,便秘溲赤,苔黄腻,脉弦滑数。
收口期:到第四周即脓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以后逐渐收口。
2.虚证阴液不足:痈局部疮形平塌,根盘散漫,疮面紫滞,不易化脓,腐肉难脱,溃出脓水少或带血水,并且疼痛剧烈,壮热,唇燥,口干,大便秘结,小溲短赤,饮食少思,舌红苔黄,脉细数。气血不足:局部疮形平塌散漫,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水稀薄,色带灰绿,闷肿胀痛不显,疮口易空壳,发热,大便溏薄,小便频数,口渴不欲饮,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腻,脉数无力。
疖痈是皮肤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面部疖痈的治疗应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局部治疗宜保守,避免损伤,严禁挤压、挑刺、热敷,或用硝酸银等烧灼,以防引起严重并发症。唇痈应唇部制动,减少语言及咀嚼等。疖初起时,可用2%碘酊1日3次点涂以消肿。痈的局部治疗以湿敷为主,宜用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以提脓、杀菌、消炎。在炎症控制,形成皮下脓肿,又久不溃破时,可考虑在脓肿表面中心、皮肤变薄的区域作保守切开,引出脓液,切忌分离脓腔。已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局部仍需湿敷,一般应持续到脓液消失、创面趋于平复为止。脓栓一时难以排出时,可用镊子轻轻夹出,但对未分离的脓栓或坏死组织切不可勉强牵拉。全身治疗,则根据全身症状,给予磺胺药等抗生素,症状严重者应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输液或小量输血。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称为疽。颈部痈俗称“对口疮”,背部底部开始。
【病理改变】
由于皮肤厚,感染只能没阻力较弱的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沿着深筋膜向四周扩散,侵及附近的许多脂肪术,再向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具有多个“脓头”的痈。糖尿病病人较易患痈。因为他们的白细胞功能不良,游动迟缓。
【临床表现】
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其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有肿大和疼痛。除有局部剧痛外,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增加等。痈不仅局部病变比疖重,且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唇痈容易引起颅内的海绵静脉窦炎,危险性更大。
温馨提示:
宜食性味清淡、寒凉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