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9 07:34 来源:网友分享
1、参茸鸡肉汤
【来源】民间方
【用料】高丽参5克,鹿茸3克,鸡肉100克。
【制作】高丽参切薄片.鸡肉洗净,去皮,切粒.将高丽参,鸡肉与鹿茸片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大补元气,温肾壮阳.用于元气虚极,肾阳虚衰,症见畏寒肢冷,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
2、巴戟杜仲海龙瘦肉汤
【来源】民间方
【原料】巴戟天60克,海龙15克,杜仲15克,猪瘦肉300克.
【制作】 将巴戟天,海龙,杜仲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肉。
【功效】补肾壮阳.用于肾虚阳衰,症见性欲减退,举而不坚,早泄遗精,腰膝酸软者。
3、锁阳壮阳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锁阳10克,精羊肉100克,大米100克。
【制作】
1.将羊肉洗净细切。
2.先煎锁阳,去渣,后入羊肉与米同煮为粥。
【用法】空腹食用.大便溏泻及早泄者慎用。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平素体阳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阳痿,老年便秘等症.
阳虚则寒自内生,气虚则血运无力,心神失养。故心阳虚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心神不足、阳虚阴盛和血运障碍等几个方面。
1.心神不足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失去阳气的鼓动和振奋,则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减弱,易抑制而不易兴奋。临床可见精神萎靡、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声低等病理表现。
2.阳虚阴盛
阳虚则寒,心阳不足,温煦功能减退,故临床可见畏寒喜暖、四肢逆冷等虚寒之象。心气虚与心阳虚相比较,心气虚为虚而无寒象,而心阳虚则是虚而有寒象。
3.血运障碍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心阳不足,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甚则凝聚而阻滞心脉,形成心脉瘀阻之证。可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青紫,心胸憋闷、刺痛,脉涩或结代等。
若心阳虚极,或寒邪暴伤阳气,或瘀痰闭阻心窍,均可导致心阳衰败而暴脱,从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神识模糊、脉微欲绝等宗气大泄,阳气将亡之危候。
心气虚
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
心气虚表现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结代,神疲体倦,心气不足,卫阳不固则自汗出。心气不足,气血不得上荣,故面色淡白。心气虚,中气不足,胸中气机不畅,故胸闷不适。
心阳虚
心阳不足多系心气不足病情严重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思虑伤神,心气受损;或久病失养等所致。
心阳虚表现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失去阳气的鼓动和振奋,则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减弱,易抑制而不易兴奋。临床可见精神萎靡、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声低等病理表现。阳虚则寒,心阳不足,温煦功能减退,故临床可见畏寒喜暖、四肢逆冷等虚寒之象。心气虚与心阳虚相比较,心气虚为虚而无寒象,而心阳虚则是虚而有寒象。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参附龙牡汤加味:炙党参20克(或红参10克)、附片10克、炙黄芪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山萸肉15克、肉桂6克。本方适用于心阳暴脱偏于亡阳者。(2)芪附汤加味:炙黄芪15克、熟附片1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10克。本方适用于心阳暴脱偏于亡阴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喘急不能卧者可于基本方中加黑锡丹10克、蛤蚧粉6克,以益元补肾,摄纳肾气。若见阴伤,症见舌质偏红,脉细数无力加玉竹15克、天冬10克、太子参30克以养阴生津。若兼见胸部闷窒者,宜加沉香10克、檀香10克理气舒胸。若兼见痰浊阻滞,胸满闷痛、舌苔腻浊加陈皮10克、枳壳10克、胆星10克、佛手12克以理气化湿,疏畅气机。若兼见心胸疼痛剧烈者加丹参15克、藏红花6克、郁金12克、三七6克或用冠心苏台丸1粒等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若兼见心气贯脉不匀,脉见结代者可在基本方(1)中重用炙甘草10克、桂枝10克、麦冬10克、苦参10克等。
(二)外敷药物:
亦可生姜、桂枝、樟脑、冰片、松节油、木瓜、阿魏、羌活、当归、没药等制成狗皮膏,贴于心绞痛的疼痛敏感区,每2天换一次,停药一天,连贴2~3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