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3 07:30 来源:网友分享
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疗原理
中医学认为脑以高级神经活动的思维、记忆、情志、分析、推理等为主要机能运动方式,并与某些脏腑特别是心、肾、脾三脏关系密切。“心藏神、心主神明”,“脾主思、脾藏意”,“肾藏志”,“脑为髓之海”,“元神之府”等等说法,实际上与现代有关脑的功能的说法不谋而合。而“心之官则思”则认为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与情志活动有一定联系。中医还认为肾精化生为脑髓,与人体的记忆力有密切关系,坚强的意志、精细的工作技巧与创造性的才能皆源于肾。因此,中医所谓的“心”“脾”“肾”三藏,与脑及脑力劳动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具体体现了脑血液循环的状况。因此,可以常用健脑补、养心安神、益脾宁心的药膳来提高脑及中枢神经的功能,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量,防止衰退,恢复脑疲劳。
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疗偏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蝉衣6克、鸡血藤30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肉苁蓉)18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意在健脾化痰,补肾填精,养脑通络,故而达到眩晕自定之目的。药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即可。
以上所介绍的中医偏方治疗脑供血不足仅供参考。
一、脑动脉硬化最易引起脑供血不足
脑动脉硬化是中年以后的常见疾病,也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常发生在脑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小动脉硬化多见于大脑皮层及基底节的小动脉。动脉硬化后使得血液流注大脑受影响,大脑的慢性供血不足,最易导致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三大症状。
在此基础上,某些诱因,如过度疲劳等可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出现昏厥、失语、偏瘫等。不过这种发作一般只持续数分钟,最长24小时后即可缓解。如果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则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同向偏盲、复视等。
二、其它
1、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
2、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3、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
4、某些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
1、松针: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至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泡开水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2、鲜青椒:鲜青椒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常吃鲜辣椒的人很少患脑血栓病和冠心病。
3、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香蕉可润肠通便,能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脑血管意外。每天吃4支香蕉,能抗脑动脉硬化、降血压、预防脑中风。
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脑供血不足要从调整生活习惯入手,比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注意减肥。还要加强体育锻炼,运动是增强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脑供血不足的后果虽然很严重,但是它完全可以预防,其早期症状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2、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入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3、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这一类症状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症状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