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2 07:30 来源:网友分享
疱疹性咽峡炎为婴幼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初期症状与感冒较难鉴别,家长勿当作感冒自行给孩子用药。
疱疹性咽峡炎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夏秋季流行,冬季也有发生。当孩子劳累过度、过敏体质、身体受凉、免疫力低下时,易患此病。
此病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患儿可有发热、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容易与普通感冒混淆。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直径1至2毫米的疱疹,多见于扁桃体前部及软腭、扁桃体、舌部等。水泡破溃后变为浅溃疡,患儿会比较疼痛,溃疡多在一周内愈合。疱疹性咽峡炎症状一般较轻,但也有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可能,要及时治疗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每到春夏之交,医院儿科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便多起来了。近期,各新闻网页上类似“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亲吻会导致患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引起了大量家长及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常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哭闹等,甚至体温>40℃,病情“来势汹汹”,常常让患儿家长担心不已。因此,有的医生会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这样做对吗?同时,亲吻真的会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吗?
诊断
急性发热、咽部疱疹为典型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特征为突起发热和咽喉痛,起病2-3天内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腭垂、舌部等。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多在1-5天内愈合。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
1、疱疹性咽峡炎的识别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3-10岁的儿童,好发于夏秋季,潜伏期3-10天。
本病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
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后,24小时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见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多喝水、吃稀软食物、禁烟酒、禁止辛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病毒感染者,可口服抗病毒冲击、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一天三次,也可静脉点滴维生素C,一天一次。
3.对症支持治疗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2000毫升液体。如果咽痛剧烈不敢吞咽,可静脉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能量合剂等,补足生理需要量。发热患者由于汗液蒸发,补液量应该更大。发热38.5℃以上,可给予冰袋冷敷或酒精擦浴。儿童患者高热容易出现惊厥,应在惊厥发生前积极降温。
4.局部治疗
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清咽滴丸6丸或点舌丸2丸含服,每天三次,可帮助减轻咽部不适症状。
防止口咽部、扁桃体感染有助于预防咽旁间隙感染的发生。
急性扁桃体炎是链球菌侵入扁桃体发生的急性炎症。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部分病人因治疗不彻底,而转变成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形成全身其他器官疾病的慢性病灶。
家庭护理要点
1.发病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排除细菌感染后在体内产生的毒素。
2.淡盐水含漱每日多次,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3.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应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变化,如仍持续高热,可增大剂量,或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
4.小儿体温过高时,应物理降温,用凉中或冰袋敷头颈部,也可用酒或低浓度酒精擦拭头颈、腋下、四肢、帮助散热、防止病儿发生惊厥。
5.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可服用缓泻药。
6.急性扁桃体炎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当细菌或病毒毒紊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风湿热、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等。临近器官也可并发颌面间隙感染、颈淋巴炎、中耳炎等,因此对此病必须重视,严密观察病人病态发展,给予及时处理,勿使并发症发生。
7.为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