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06:43 来源:网友分享
维生素A口服或维A酸软膏外用。建议平常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A,E。外用维胺酯乳膏。
1.损害为毛囊性角质丘疹,伴有丝状角质性棘突,除去棘突,可留下一个漏斗状小窝。丘疹开始可为红色,约一周后变淡红或皮肤色。
2.损害常对称分布于颈后、臀、股、肩、腹及上臂伸面。成批发出,散在分布或成群排列成斑片,直径2—5cm。可有轻度瘙痒。
3.起病急性或亚急性,进展缓慢,可于数月后自行消退。
小棘苔癣是皮肤的角化异常,多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主要表现四侧伸侧的角化性丘疹,为毛囊角化症的一种异型。
意见建议:小棘苔癣经治疗是可以改善症状,如外用水杨酸软膏、维A酸或尿素霜等,并口服鱼肝油,在生活上多吃蔬菜与水果补充维生素,洗澡不宜过勤,尤其是避免碱性溶液的刺激。
,多吃蔬菜和水果,角化明显者可口服维生素A,辅以维生素E增加疗效,局部可外涂3%~5%水杨酸软膏、湿疹霜及鱼肝油软膏等。具体剂量请遵医嘱
瘰疬性苔藓特征性表现为躯干部成簇性、密集分布的苔藓样毛囊性丘疹,通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伴肺外结核,愈后不留疤痕,结核菌素试验通常阳性。组织病理学示毛囊周围肉芽肿性炎症。该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效果,诊断瘰疬性苔藓无疑。但该患者有二点值得注意:一是该患者伴发无症状性肺结核。当前,结核病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作为结核疹之一的瘰疬性苔藓,其发病率也可能会随之上升,应引起高度警惕。其二,该患者组织病理学反应强烈,表现为所有受累毛囊均呈干酪样坏死,该特点与早先报道不符。可能是患者对从肺部血行播散的结核杆菌成份过分敏感,产生较强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所致。
瘰疬性苔藓系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结核疹已成共识,亦有BCG接种引起瘰疬性苔藓的报道。但最近报道3例被PCR证实为鸟型分支杆菌感染所致,其局部与系统的临床表现与结核杆菌感染相似,因此,本病并非仅与结核杆菌有关,也与鸟型分支杆菌有关。该杆菌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从水、土壤及灰尘中分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致病原因。鸟型分枝杆菌感染用抗结核联合治疗与结核杆菌感染的治疗一样有效,但单疗效果不好。
为什么会得光泽苔癣?引起光泽苔癣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就是关于光泽苔癣病因的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明确,以往认为与结核有关,有学者根据某些光泽苔藓与扁平苔藓同时存在,部分扁平苔藓的散在性小丘疹与光泽苔藓的丘疹不易区分,认为光泽苔藓是扁平苔藓的一个变异,但根据两者的临床和皮肤免疫病理不同及组织学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仍应为独立的疾病,另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由变应原或感染引起的反应,也有人认为是独立的炎性肉芽肿,但均未确证。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清楚,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由变应原或感染引起的反应,也有人认为是独立的炎性肉芽肿。
组织病理检查:
有特征性,真皮乳头有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的灶状浸润,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嗜色素细胞,上皮样细胞,偶见朗汉斯巨细胞,无干酪样坏死。
界限清楚,其两侧表皮突向下延伸,包绕着浸润细胞呈抱球状,在浸润灶内,胶原纤维破坏,弹力纤维消失,可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可增厚,有时血管可闭塞,灶性浸润顶部表皮变薄,基底层液化或消失。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扁平苔藓:两者常合并发生,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
2.结核性苔藓:主要发于躯干,为圆锥形小丘疹,多与毛囊一致,簇集成片,体内常可查见结核灶,组织病理象有结核样灶状浸润,但无毛细血管扩张,基底层无变化。
3.毛发苔藓:多发生于四肢伸侧,丘疹与毛囊一致,表面有角化鳞屑,其下常有卷曲毳毛。
治疗光泽苔癣的药物有哪些?光泽苔癣的药物治疗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光泽苔癣治疗的详细介绍:
治疗应去除可能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刺激。
(一)治疗
本病有自愈倾向,一般无需治疗。可酌情服用维生素A、D,或试用异烟肼,或注射铋剂,亦可促其早期消退。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霜,或间苯二酚(雷琐辛)软膏、5%水杨酸软膏有帮助。对少数孤立损害或时久不退者,可考虑电灼、冷冻。可服除湿丸及散结灵。
(二)预后
预后良好。病程由急性开始,经过徐缓,逐渐增多,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