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7 06:23 来源:网友分享
西医采用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及镇静安眠药物,严重时可使用乙双吗啉、反应停、雷公藤及皮质醇等药物。局部外用皮质醇软膏外贴,也可局部封闭、冷冻治疗。中医采用中药洗浴等方法,但是效果都不是太理想。
(一)一般治疗 改善卫生条件,防止昆虫叮咬,去除有关诱因,避免局部刺激。
(二)外用药物 可选用含止痒的皮质激素霜或酊剂(参照神经性皮炎)。小片皮损,可用1%盐酸普鲁卡因加等量泼尼松龙或2%苯甲醇作皮损内注射。也可试用三氯醋酸、石碳酸局部涂搽。或往每一个结节处打曲安奈德针,但要注意用药量,特别是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要慎用。
(三)内用药物 抗组胺药,其他镇静剂及普鲁卡因静脉封闭以减轻痒感,亦可用反应停(25mg,每日2次)。孕妇禁用。中药可用消风散加减及针灸治疗。
(四)物理疗法 如冷冻、电烙、激光疗法
(五)其他 对单个皮损可考虑手术切除。
1.多见于成年人,尤以成年女性为多,多有昆虫叮咬史。
2.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其它部位亦可发生。
3.阵发性剧烈瘙痒,尤以夜间或情绪紧张时为甚。
4.基本损害为散在分布的黄豆至樱桃大皮色褐红或褐色表面光滑的坚实结节。继之因搔抓致结节表面粗糙,皮质增厚或呈疣状,发生苔藓样变。常因搔抓而致出血和结痂等。
5.病程慢性,有的长期不愈。
初期为针帽至米粒大的丘疹,逐渐增大成为绿豆至黄豆大、半球形、坚实隆起皮肤表面的丘疹与结节,呈褐色或灰褐色,皮损局部常有难忍的瘙痒,患者除了搔抓外还采用掐、抠甚至破坏的方式使局部产生疼痛而使瘙痒暂时得到缓解,因此在结节表面常可见到剥蚀,手足背数目多少不等,彼此孤立不相融合,病程慢性。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与昆虫(包括蚊,蠓,臭虫等:和水蛭叮咬,搔抓,摩擦,遗传素质,内分泌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有人认为本病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一种变型,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向下呈不规则增生,形成假上皮瘤状;真皮血管扩张,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表皮和真皮间有粗大结缔组织形成的硬化现象;结节的边缘或中央有明显的神经组织增生。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剧痒结节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女性。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马疥”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疥候记载:“马疥者,皮肉隐嶙起作根,搔之不知痛。”赵炳南老医生称本病为“顽湿聚结”。不要过度抓挠,以免引起感染和疾病。?预防最根本的方法是搞好环境卫生,积极消灭各种虫害,是防止虫咬最积极有效的措施。
视诊结果
初为淡红色丘疹,迅速变为半球形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顶端角化明显,成疣状外观,表面粗糙,红褐或灰褐色,散在孤立,触之有坚实感。由于剧烈搔抓,发生表皮剥脱、出血及血痂。结节周围的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增厚,呈苔藓样改变。结节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显着,偶可发生于背部。数目不等,可少至数个或多至数十个以上,有时呈条状排列。慢性经过,可长期不愈。
根据好发于四肢伸侧的半球性剧痒结节,可考虑该病。
鉴别诊断:
1.疣状扁平苔藓
二者均可表现为剧痒的疣状损害,但疣状扁平苔藓常呈紫色或紫红色,且周围或别处可见典型损害。
2.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二者均可表现为胫前的结节性损害,但淀粉样变好发于小腿,上臂及上背肩胛间,皮损呈咖啡色扁平丘疹,可沿皮纹呈念珠状排列,损害密集,必要时可做活检以区别。
3.丘疹性荨麻疹
好发于儿童,病程较短,皮损主要为梭形风团,中央有丘疹,丘疱疹或水疱。
温馨提示:
宜尽量寻找病因,予以根治,防止虫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