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09:10 来源:网友分享
毛囊炎做手术是要打麻药的。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肾阴虚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气血两虚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疹色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进而熏蒸肺系,蕴结肌肤而发。邪毒郁久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毛囊炎。或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而致。
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进而熏蒸肺系、蕴结肌肤而发病。
毛囊炎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全面分型毛囊炎,随症立法、依法组方、组方给药王老草本肤康;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从临床治疗到生活调理。
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引起毛囊炎的因素。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讲:
1、中医学角度:
①由于“湿热毒”在体内沉积,影响肺脏排毒,从而“湿热毒”表现在皮肤上。
②自身身体虚弱,易感染风寒,导致“热毒”沉积。
③皮肤不注意清洁,易感染“风毒”,即病来的快,且严重。
2、现代医学角度:
①病原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
②其他因素:毛发的牵拉、搔抓、皮肤的浸渍、局部密封包扎、皮肤受损、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摩擦等刺激。
1、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别是头部,由於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2、患者平时要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海鲜、发物、酒、动物性脂肪,并保持每天通便。
3、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
4、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预防诱发毛囊炎。
毛囊炎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皮肤出油起痘也许就是毛囊炎的表现,小小的毛囊炎,冒似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从此掉以轻心,毛囊炎严重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甚至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如果挤压位于鼻、口唇部位的疖肿,可使病菌经血行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
中医学认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
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较多,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1、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有害物质的刺激。调整胃肠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2、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别是头部,由於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3、保持生活有规律和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
4、忌食营养过丰富类食物:患者在平时食用的食物里,糖和脂肪等等的较为丰富的食品不要吃的太过,这类的食物包括:肝类、肉类、洋葱等。
5、忌食发散类食物:在食物中,如桂枝、肉桂、干姜等等的食物,本身就是性温助热的,会易使热毒壅于肌肤,这样会间接的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极易复发的。
6、忌食油腻、燥热类食物:在食物的吃法中,煎、炸类的食品都是难以消化的,而且使病症不易消退的,故炸猪排、烤羊肉等等的食品患者是不宜食用的,在食用时,最好采取蒸、炖、煮、炒的烹调方法。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