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09:51 来源:网友分享
敷药疗法
中药敷贴是保守治疗方法的一种,作用就是消肿止痛、排毒,适合早期甲沟炎患者。处方:天仙子30克和法:药研碎,加温开水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纱布包扎。日换药2次。疗效:敷药3天即愈。
中药外治的验方
(l)、绿茶叶、黑芝麻、细食盐各l克,加少许生理盐水混合,并捣烂如泥。皮肤常规消毒后,将上药敷于甲沟炎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药2-4次。在敷药期间患处不可沾水。
(2)、黄连、大黄各等份,捡净、烘干、研末备用。临用时,以醋调匀(如儿童用,可将醋稀释使用),外敷于患处,每日清洗后更换。
(3)、新鲜仙人掌50克,除刺后捣为糊状,加入食盐2克,正红花油6~8滴,调匀盛于容器中备用,当日使用,当日配制。治疗时取上述药膏适量外敷于患处,并以纱布包扎,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4日为1个疗程。
(4)、鲜马鞭草适量洗净,食盐少许混合捣烂,敷于患处并包扎,每日换药1次,一般l一3日症状减轻,5日可获愈。马鞭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排脓,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且药源丰富。
(5)、取乌梅,用湿毛巾包裹,湿润后取肉去核,用乌梅肉质内面外敷患处并固定,早、晚各换药1次。大部分可在l一3日内痊愈。如已成脓可先用消炎药物,并排脓后再用上法。
中医内治
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如毒盛肿甚者加大青叶、皂刺等;如高热口渴可加生石膏;大便干结加大黄、玄明粉等;如剧痛难忍可加西黄丸。
关于甲沟炎这个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甲沟炎的发生是会给患者朋友们做出了极其严重的困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的工作。
(1)甲沟炎的危害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甲沟炎的发生在脚上还影响走路,并影响整体的形象。
(2)甲沟炎的出现会引起指甲松动,变形,脱落,导致甲床破坏;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指甲末节指骨髓炎、甲鞘炎。这是属于患有了甲沟炎的危害表现之一。
(3)甲沟炎患者的指甲反复发炎,容易引起甲下脓肿,长时间不治疗会转为慢性甲沟炎,导致甲床破坏,严重的有可能引起骨髓炎。
(4)指甲会严重变形,导致甲床破坏,最后趾甲残缺。这也是常见的甲沟炎的危害表现。
(5)长期不治疗甲沟炎可能会导致指甲部位免疫力降低,指(趾)甲会失去保护屏障的作用,易感染真菌性疾病(如灰指甲等),这时甲沟炎的危害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由此可嘉甲沟炎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没有危害,危害还是非常多的。因此大家在患上甲沟炎后务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不要等到病情变严重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时候无论您怎么后悔都是没有用的。最后中华康网小编祝愿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在足趾,多是因为嵌甲或鞋子过紧,嵌甲继发感染或修甲不当引起的;而在手指,一般是由啃手指等的不良习惯引发的。
许多甲沟炎患者都反映说自己的甲沟炎治了很久也不能治好,哪怕他们有为此而动过手术也不得法,往往是治好了一段时间后又再复发了。有许多本来还只是肿痛,治完后反而还出脓了。因此痛苦不已。
其实,有一些患者在一开始时不注意去治疗,会使得甲沟炎不断加剧到难以治疗。一般而言:急性甲沟炎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当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甲周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或致病菌数量、毒力过大时,才会引起感染。慢性甲沟炎多,甲沟炎由于经常受到潮湿、浸渍而造成绿脓杆菌、真菌及普通变形杆菌等的感染。如果趾甲反复发炎,容易引起甲下脓肿,严重的有可能引起骨髓炎。那样治疗起来的难度会更加大。
另外,甲沟炎难治往往还与治疗方法有关,许多患者如果一得病就只是自行用药或者就是去些小诊所就医,小诊所一般而言因为设施的原因就只是进行些小手术,而整个手术来说只是用些药物进行消毒,而其实因为甲沟太窄往往不容易消毒,药效无法完全达到病发处。其实甲沟炎的手术成功关键在与于彻底去除两侧的甲床,只要有一点残留的甲床组织,那多余的造成局部损伤的指甲就会重生。因此甲沟炎总是复发的问题根源是在于手术不彻底,所以的结果就是屡治屡不好。
甲沟炎病症在初期的时候会出现患部皮肤红肿疼痛的情况。这时患者就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了,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的话,延误病情,那么就可能发生脓液,引起感染。那么,这时候对于病症的治疗,相对来说就相当的复杂了,并且也不好治愈。
甲沟炎,是指我们只指甲生长的方向不正确,从而引起了自己指甲旁边的皮肤组织出现发炎的情况,而病菌就会从这些伤口侵入。那么自己的指甲皮肤就会出现充血,水肿,严重时还会形成脓液的情况。因此在病症初期的时候就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甲沟炎症状明显,主要是知道这种病会引起比较强烈的疼痛感,有时候还可以是老人的甲沟部位皮肤出现肿胀。虽然一班甲沟炎对人的身体伤害都不大,但是对人们带来的苦恼却是不容忽视的。
温馨提示:
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