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08:28 来源:网友分享
可以打针,有下面这些治疗方法。
一、抗组胺药物 扑尔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疗 强的松 15-20mg/日,渐减量。
三、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四、炉甘石洗剂
五、局部冷湿敷。
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螨,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
治疗可用复方消炎霜外搽和抗组胺药内服。
【处方】
1.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
2.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
3.一有前驱症状或出现风团样损害就应及时用药,可减轻发作。
4.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
5.草席应洗清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在草席中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专家指出,有些人被蚊虫叮咬后反应很重。这和个人体质以及蚊子的毒液成分有所改变都有关系。如有的人是过敏体质,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上的包会比较明显,而且消退得慢,有的甚至患上丘疹性荨麻疹,也有人称为“虫咬皮炎”。虫咬皮炎患者皮肤表面会出现类似风团的肿起,除了感觉特别痒外,严重的中间还会起水泡,消退得也比较慢。有的在病好后还会留疤,不过疤痕会逐渐消失。
专家指出,患虫咬皮炎后,即使特别痒,也不要抓挠,如果发生感染还可能留疤。对于虫咬皮炎,用酒精擦拭作用不大。花露水、带激素的外用药则可起到清凉止痒的作用。另外,在刚刚被咬后,在被叮咬处涂抹碱性药水,如小苏打、肥皂水,也可中和毒液。
健康小贴士:
本病是小儿春秋季节的多发病,尤其多见于户外活动后发生。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消灭蚊虫、蚤、璊、臭虫等,以及避免食致敏食物,可减少本病发生。尽量不搔抓,以 防继发感染。皮疹可自然消退。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改善症状及加速皮疹消退。中医文献中有关“土风疮”、“水疥”及“细皮风疹”等的描述与本病相似,多“由肌腠 虚疏,风尘入于皮肤故也”,或因“内蕴湿热,复感风邪虫毒”,“内有食滞,外感风邪”所致。辨证上多为风、湿、热之症。许多 中药具驱虫及辟秽之效,且副作用少,故中药在防治虫咬皮炎中颇有前途。
虽然虫咬皮炎在皮肤科医生眼里是个常见病,诊断也特别简单,但有时诊治得特别辛苦,主要在于和患者的沟通比较困难,因为很多患者和幼儿家长都不承认有昆虫叮咬,很多人没有外出游玩的经历,而且自认为家中非常干净,没有虫子,所以很不认可医生的诊断,也不配合治疗。
因此,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重点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勤换衣服及床单、被褥等贴身物品,并经常清洗曝晒,建议每周一次;草席、凉席应洗清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3.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清除积水,避免潮湿,消除生活环境中蚊虫滋生的场所。
4.饮食忌辛辣刺激、酒类、海鲜类发物、牛羊狗肉等。
5.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外出游玩时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暴露部位。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皮损为丘疹、风团或瘀点,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自觉奇痒、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上因由类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
一、蠓虫皮炎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二、螨虫皮炎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三、隐翅虫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四、桑毛虫皮炎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五、松毛虫皮炎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症状体征
(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童,夏秋多见。有时一家数个儿童同时发病。
(2)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 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
(3)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 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
(4)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可见,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
(5)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