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1 11:01 来源:网友分享
1、精神因素会诱发冠心病。精神因素对于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长期的精神紧张或者情绪压抑会使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遭遇破坏,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其释放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血压升高,因而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家族遗传史倾向也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因素。冠心病虽然不像其他遗传病那样具有显而易见的遗传性,但是它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的人群,在暴露于同等时间、同等程度的其他危险因素时,这些人群更容易患冠心病。
2、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诱发冠心病。肥胖可导致血压增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增加和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还能引起胰岛素抵抗;吸烟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吸烟和其他危害因素同时存在,还有明显的协同危害作用。
3、冠心病的原因有哪些还包括疾病因素。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最常见的冠心病的病因。几乎影响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倒心脏性死亡的各个环节;高脂血症是在所有危险因素中对冠状动脉危害最大的一种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干预性治疗中,胆固醇作为头号治疗的对象;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和吸烟相比毫不逊色。
1)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最基础治疗,也是最普遍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采用该种治疗方法一般是要根据患者自身具体病情,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我们要知道,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和帮助患者稳定病情,而且某些药物还可以缓解或是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并积极有效地控制引发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这样对冠心病不仅起到治疗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是通过将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方法使,恢复心肌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血液动力学,最终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心脏移植手术
通常情况下,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比较严重和晚期的冠心病患者,在通过药物治疗和再灌注治疗以及各种介入治疗都无效,并且严重的心力衰竭或是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才考虑该种治疗方法。
心脏康复的目标是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防止冠心病或有高度易患因素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且减少冠心病猝死或再梗塞的危险性,缓解心绞痛。心脏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恢复患者的活动和工作能力。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往往伴随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同时发生紊乱,体内“坏胆固醇”合成旺盛,清除延缓,数量增加;而被称为血管清道夫的“好胆固醇”数量却减少,使“坏胆固醇”在动脉内壁越积越多,逐渐形成小米粥样斑块,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小米粥样斑块有些很不稳定,容易脱落或破裂,从而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梗的几率比非糖尿病者高4倍。
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得心梗除了与“坏胆固醇”有关外,高血糖、高血压、吸烟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血糖对动脉内皮细胞的侵蚀、高压血流的长期冲击和烟草尼古丁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存在,不同程度上使动脉内皮发生破损,致“坏胆固醇”滞留沉积,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糖尿病患者往往重视控制血糖,而忽视血脂,其实血脂中“坏胆固醇”升高所带来的风险不亚于高血糖。既然“坏胆固醇”始终存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动脉粥样硬化建设工程”,我们就不能放松警惕,防患于未然永远比亡羊补牢更有效。
定期测血脂能防范致命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在降糖的同时最好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尤其要关注“坏胆固醇”(LDL-C)是否在100md/dL以下。患者积极降脂、降糖、降压、戒烟,最大限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1、饮食合理,控制好热量摄入。一般来说只要注重饮食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即可,但对于不同的人群也应有不同的饮食侧重,例如糖尿病人要控制糖的摄入,应让医生根据自己病情制定科学的食谱;而血脂较高的人以及年龄较大的人,则需注意低脂饮食。
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3、生活规律。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尽量不要熬夜,但也不要睡懒觉。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之中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因此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对于预防疾病也是很有帮助的。建议大家可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多参与打球、钓鱼等兴趣活动,从而培养积极心态。
5、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并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侧重地选择检查项目。
温馨提示:
患者注意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