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怎么治疗 麻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2018-07-04 06:54 来源:网友分享

一、治疗麻风病的9种土方法

  方法一

  柳枝、桃枝、桑枝、槐枝、楮枝。煎浓汤,放入大缸中。坐在缸中,让药水浸过颈部,只露出头面,一天后等药水变成油样,停止浸浴,病可治愈。用于大风年深不愈,面毛脱,鼻梁崩损个愈者。

  方法二

  地骨皮、苦参、荆芥、细辛、苍耳子、防风。上药挫片,加水煎煮,去渣。熏洗遍身,出血为效,务要宽汤浸洗良久方佳,多洗数次为妙。用于疠风。

  方法三

  草乌、麻黄根、艾叶、地骨皮、朴硝各30克。上药为极细末,用水1桶、椒1合、葱500克同煎汤,人醋1盅。于密室中自用手巾围搭四肢,候汤可浴,浴之令汗透、务使久浴,面上汗如珠,徐起,或坐或卧片时,汗收著衣,避风,5日再浴。能治疗麻风病。

  方法四

  羌活6克、苍术6克、防风6克、玄参6克、荆芥6克、柴胡6克、赤芍6克、枳壳6克、黄芩6克、白藓皮6克、甘草6克,每日l剂,水煎服,共服4剂。

  方法五

  羌活6克、防风6克、黄芩6克、白芷6克、川芎6克、知母6克、甘草6克、生地6克、细辛3克,每日l剂,水煎服,共服2剂。

  方法六

  大黄9克、朴硝6克、枳壳9克、银花9克、桃仁9克、黄柏9克、黄芩9克、玄参9克、黄连4.5克,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3剂。

  方法七

  防风9克、荆芥9克、白附子9克、玄参9克、蒺藜9克、独活9克、火麻仁9克、枳壳9克、银花9克、赤芍9克、黄柏9克、甘草9克、天麻6克、姜虫6克、大枫子4.5克、制川乌4.5克,水煎服,共服10剂。

  方法八

  玄参6克、白芷6克、枳壳6克、独活6克、赤芍3克、银花3克、制川乌1个、防风30克、蒺藜480克、火麻仁480克、大枫子480克,以上研成细末,再以蕲蛇360克,去头尾用热酒浸2-3日(秋冬浸5-6日),浸松后去骨蒸熟焙干研末和前药、蜂蜜(与药对半)为丸,每丸12克,日服3次,每次l丸,茶送下,服完为止。

  方法九

  金樱子干根60克、苞蔷薇干根60克、金银花全草60克、野菊花全草30克。煎药时先将前2味药加水适量煎煮2-3小时,然后再加后2味药继续煎煮1小时,取煎汁作1次或分2次服用。

二、麻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需要鉴别的皮肤病:瘤型麻风应与皮肤黑热病(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唇粘膜。

  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有致密、弥漫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LD小体,HE染色呈灰蓝色的圆形小体。姬姆萨染色更清楚,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核圆形并附有一杆状副核。)、神经纤维瘤、斑秃、结节性黄色瘤、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鉴别:结核样型麻风应与肉样瘤、环状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环状肉芽肿、寻常性狼疮、体癣、远心性红斑等鉴别;未定类麻风应与白癜风、贫血痣、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浅色斑型和花斑癣等鉴别:界线类麻风应与红斑性狼疮、皮肤黑热病、蕈样肉芽肿(浸润期)等鉴别。

  2、需要鉴别的神经病:如脊髓空洞症(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

  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各种病因均可影响周围神经如同时发生周围神经的广泛损害,称为多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活动、皮肤色泽、出汗等改变。任何年龄的男女两性均可发病。)、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股外侧皮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

三、麻风病的原因有哪些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四、麻风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麻风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采用疫苗接种(像预防结核病一样)应该是最有效的预防麻风病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至今还没有试验成功。只能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1.广大医务人员要了解麻风病的症状,特别是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掌握诊断要点;社会群众要了解其有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及早发现与治疗麻风病人。

  2.定期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检查;对麻风病人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有效的抗麻风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麻风病会遗传吗?

  因为麻风病家庭内发病率较高,使人们产生了“麻风病会遗传”的错觉,这是家庭内成员长期密切接触造成感染,发病机会增多所致。其实,麻风病感染后的发病率仅仅为5‰左右。据国际麻风病研究机构证实,麻风菌不会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所以,麻风病不遗传!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麻风病

挂号科室:感染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红斑样皮疹、蚁走感、发烧、感觉障碍、丘疹、斑疹、淋巴结肿大、毛发脱落、关节疼痛、足和足趾不能背屈、足底溃疡、风团[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皮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