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医治 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2018-07-20 07:1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儿童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最常见药物是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一旦出现感染或症状严重者,医生一般会建议采取口服强的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抗组胺药,然而大部分人都知道,激素和抗组胺药等大多只能起到暂时缓和症状的作用,一般是对瘙痒病人起到精神治疗的作用,时间长了不免会产生副作用。

  同样的,对于一些儿童、孕妇及肠胃不好者,长期使用或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引起发育受阻、肥胖、骨质疏松和其他副作用,而且一旦停药,病情常会反跳加重。婴幼儿尤其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因为这些药物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针对年龄较大的成人,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进行中波紫外线治疗,补骨脂素加高强度长波紫外线或不加补骨脂素的窄带长波紫外线照射。因为射线作用于身体进行治疗,可能有潜在的远期副作用,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在儿童和青少年很少使用,许多年龄较大的成人治疗时也非常谨慎。

二、儿童异位性皮炎的预防工作

  加强体质

  生病到医院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加强体质,恢复免疫力,多补营养,多做运动”,婴儿异位性皮炎也不例外。它虽然也有先天性因素,但是大多都是后天性因素而引起的。所以,治疗异位性皮炎,预防病情加重的最好方法也是改善体质,这样不仅能治疗该皮炎,同时也能预防其他疾病。婴儿还没有运动的能力,所以妈妈们平时多吃点有营养的食品,这样宝宝就可以通过母乳来吸收更多营养来增强免疫力。

  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异位性皮炎加重和预防得皮炎一样,保持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已经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若稍微不注意,便会感染、发炎、化脓、或使微生物乘机而入,加重异位性皮炎的症状,延长治愈时间。因此,有异位性皮炎的宝宝要常常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洗,也不要过度搓皮肤,用婴儿专用沐浴露轻轻涂在全身后用水冲静即可。不仅如此,洗完澡后需要立刻涂上乳液,防止水分流失。

  保持情绪稳定

  宝宝也不工作,也没有社会生活,也会有压力吗?答案是有!宝宝通常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其他疾病、吵闹的环境、或者周围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能导致病情加重。尤其是宝宝不像成年人,不能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所以提前注意到宝宝情绪变化,替他解决问题能有效帮助预防病情加重,只有宝宝开心才会更加健康!

三、异位性皮炎会出现的症状

  本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其炎症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复发作,有剧烈瘙痒,病程较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疹的特点也有所改变。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有些患者各期症状依次发展,但也有的仅有一两个阶段。

  婴儿期一般发病较早,约60%在生后1~6个月内发病,也有早至出生1周发病的。约90%左右在5岁内发病,超过35岁发病的不足5%。

  (一)婴儿期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损害部位主要在额、面颊、耳廓、头皮及下颊部,四肢和躯干也可发生。初起为急性红斑,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的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可密集成片,境界不清。皮疹呈多形性瘙痒著明。搔抓重者可有抓破,渗出浆液及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渗液干后结痂,头皮部可呈黄色脂溢性痂。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一般常在2岁内逐渐痊愈。

  (二)儿童期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自4岁左右开始发病,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常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月国)窝及肘窝等处。皮损潮红常比婴儿期为轻,丘疹暗红,渗出较轻,可有抓破。久之,皮疹肥厚呈苔藓样变。少数可呈痒疹样损害,正常皮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散布于四肢伸侧。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青年成人期指12岁以后青少年及成人阶段的遗传过敏性皮炎,可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常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或血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肘窝、(月国)窝、四肢及躯干。

  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常伴全身皮肤干燥,或呈轻度鱼鳞病样改变,手掌纹理粗重,面色常较苍白,眼眶周围轻度色素沉着,呈淡褐色晕。皮肤经钝物刺激后呈白色划痕,冷热刺激、情绪波动、出汗及毛织品接触均易使瘙痒加剧,约60%~70%可伴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四、异位性皮炎有哪些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有资料研究表明,约有60%-90%患者受季节因素影响,冬天由于寒冷刺激,加上阳光照射时间少,衣物的摩擦等均可能成为异位性皮炎的诱发因素。瘙痒和摩擦会导致瘙痒--搔抓--发疹--瘙痒的循环。其他病因因素包括免疫反应异常、血管及血管药物反应异常、神经精神因素、感染、气候及生活环境等。

  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遗传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比双亲中只有一方有遗传过敏史的要高。并已发现染色体11ql3部位的基因与本病的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相关。在免疫异常方面表现为血IgE增高,相关研究指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具有高亲和力IgE Fc受体(Fc e RI)。“吸入性”抗原进入遗传过敏性皮炎的皮肤,引起朗格汉斯细胞的活化,释放IL-1β使异位性特异的T辅助细胞亚类TH-2活化而产生IL-4、IL-5等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产生IgE,同时IL-5是人嗜酸性白细胞分化与增生的重要细胞因子。

  在遗传过敏性皮炎患者中,由环境变应原(屋尘螨,花粉)斑试引起的湿疹样皮肤反应的表现与皮肤迟发相反应(cutaneous late-phase reaction)相似。在皮损中有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故认为IgE介导的“接触性过敏”,在遗传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生理药理学方面,患者白细胞和表皮细胞对β肾上腺素能性激动剂的反应迟钝,所产生的cAMP水平及抑制表皮细胞核分裂功能降低,β肾上腺素能性受体与β兴奋剂亲和力下降,a肾上腺素能性受体比率增高等。此外尚发现单一核细胞内cAMB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增高,从而使cAMP水平下降。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皮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