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 06:35 来源:网友分享
一期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皮肤暗红色、肿胀、灼热、疼痛为主症,皮肤的完整性尚未破坏,及时治疗,有望完全恢复正常而不溃烂,这就是褥疮一期的表现。治疗应首先应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数,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纠正缺血缺氧,还要尽可能去除导致褥疮的病变因素。其次用过氧化氢液擦拭创面,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用75%酒精消毒褥疮周围皮肤,再用无菌纱布覆盖。
二期的临床表现是以局部皮肤紫红色、水肿为主症。瘀血久滞可成瘕,所以也每见皮下硬结;水肿甚时可使皮肤变薄,故又常见出现水疱,水疱不小心极易破溃,从而又可引发感染。此期治疗应注意保持皮肤洁净,严防引起感染。未溃破的水疱要尽量减少摩擦,以防破裂;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取疱内液体,以保护皮肤不受损伤。此期又称炎性浸润期,说明最易引起感染。使用康倍涂抹于溃烂伤口处,可以隔离伤口与空气的接触,在伤口全封闭状态下15分钟内促使创口处的湿润环境形成,透明质酸钠与生物活性玻璃因子激活创口细胞增殖,3小时后开始溶解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24小时制造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激活多种生长因子释放,细胞重组再生。
三期的褥疮又叫浅度溃疡期,这个时候局部的组织已经有溃疡的发生,但是溃疡仅限于浅表组织,这个时候应加强患者的翻身护理,避免病情向深部组织扩散,进行有效的抗感染处理,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局部每天要进行换药,换药的时候要严格的执行无菌的操作。
四期的褥疮又叫深度溃疡,这个时候溃疡已经累及到深部的组织,比较严重后果了,这个时候首先要对做好坏死组织的清创工作,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再用络合碘对创口消毒。外敷药物,主要对于伤口进行处理,在四期能够更快的生成新肉,达到治疗的效果。
1.压力因素
(1)垂直压力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如果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均可造成压疮(一般而言皮肤层下的血管可承受的压力约为32mmHg左右,假若超过以上的压力,局部血管便可能扭曲、变形而影响到血流的通过,则有缺血的现象)。
(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当病人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床单和轮椅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渍时,易发生压疮。
(3)剪力所谓剪力是一个作用力施于物体上后导致产生一平行反方向的平面滑动,是由摩擦力与垂直压力相加而成。它与体位关系密切,例如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2.营养状况
全身营养缺乏,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保护,如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
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3.皮肤抵抗力降低
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1.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
(1)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侧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
(3)俯卧位好发于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
2.临床分期
美国全国压疮顾问小组2007年最新分类
(1)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2)第一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红、肿、热、痛或麻木,持续30分钟不褪”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3)第二期压疮炎性浸润期——“紫红、硬结、疼痛、水疱”,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
(4)第三期压疮浅度溃疡期——表皮破损、溃疡形成。典型特征: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
(5)第四期压疮坏死溃疡期——侵入真皮下层、肌肉层、骨面、感染扩展,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
(6)无法分期的压疮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溃疡底部有腐肉覆盖(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或褐色),或者伤口床有焦痂附着(碳色、褐色或黑色)。
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已成为卧床病人头号“杀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医师建议及时治疗,同时在健管家指导下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褥疮(decubitus)又名压疮(pressure sores),是由于营养血供与机体组织发生血流障碍的末期结果。对于发生组织坏死的正确命名法仍有争论。当前互换使用的命名法较多,如压迫性溃疡等,但多以褥疮命名。因为褥疮名称源于拉丁语,意示着长期不活动引起的溃疡。实际上,许多褥疮都发生于长期不变换而受压迫的部位。较正确的使用名称应包括病理学而不仅是特殊体位。褥疮命名反映了对过度受压病理学的认识,长期卧床患者,由于体力极度虚弱,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加之护理不当,长期的床褥潮湿,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受到潮湿侵入体内,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称为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