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属于身体疾病吗 癔症型人格的具体表现有5个

2018-07-24 07:16

一、癔症属于身体疾病吗

  不属于,癔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一般来说,患者出现癔症都是因为受到比较严重的神经上的伤害才引起的。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病程很少会超过三个星期,患者会突然的恢复到正常,而且不会出现任何的后遗症,都是也有可能会再度发病。

  癔症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精神病,特别是在乡村,患者更多一些。因为这种疾病大多都是在患者受到一定的精神创伤后所引起的,因此这种疾病原本就和精神病有一定的关联。根据临床上的统计,患者常常在发病前是以自我为中心、善于模仿和易受暗示以及情感丰富等的人格特点。这些人常常会在心理或者是社会因素的暗示下引起疾病。

  其次,癔症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既会引起运动和感觉障碍上的神经系统疾病上的症状,还可以表现出内脏病变上的症状,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短期发作的精神症状。所以,癔症的临床表现特别的多,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误诊的情况。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的初次诊断是癔症,但是实际上却是躯体疾病,从而拖延了患者的治疗。

二、癔症型人格的具体表现有5个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我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现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感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三、癔症型人格的治疗方法

  1、提高认识,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2、情绪自我调整法。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问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3、升华法。前面讲过,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四、儿童癔症病因与发病机制有哪些

  (1)遗传因素家族中的高发病率提示与遗传有关。

  (2)癔症性格表现为情感丰富、富有夸张表演色彩,且富于幻想。儿童期癔症发作常由于情绪因素所诱发,如委屈、气愤、紧张、恐惧、突发生活事件等均可导致发作,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更易促发。患儿性格具有幼稚特征,表现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轻浮、易受暗示等;导致前次发作的类同情景、事物、谈话内容等因素均具暗示作用,可诱导癔症再次发作。若有躯体疾病、月经期、疲劳、体弱、睡眠不足等情况也容易促发。

  集体发作往往出现在教室、课堂、操场、集体宿舍或医院病房内。相关诱因可导致集体性恐惧和焦虑而发作,如面临考试、教师过于严厉、计免注射、类似病人的表现、同班同学死亡或受伤、脑膜炎流行等。而有些宗教迷信活动、灾难、突发生活事件、战争、社会变迁等也可促发集体癔症发作。

  (3)儿童多为原始应激反应:兴奋性反应(哭闹、狂笑、烦躁等),抑制性反应(木僵、嗜睡、瘫痪、失语等), 退化性反应(幼稚行为等)。在成人被认为是有目的反应,在遇困境时癔症发作以求摆脱困境。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