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 09:05 来源:网友分享
肿瘤性胸膜炎是由胸内或胸外癌肿,直接侵犯或转移至胸膜所致。主要表现为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原发病灶的相应症状。一般是抗生素治疗和中药治疗。
肿瘤性胸膜炎是有可能转移的,建议术后采取化疗同时应用中药治疗。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使疾病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那么,怎么治胸膜炎最快最有效呢?
1.一般治疗体温38℃以上可卧床休息,一般患者可以适当起床活动。总的休息时间大约以体温恢复正常,胸液消失后仍须持续2~3个月。
2.胸腔穿刺抽液由于结核性胸膜炎胸液蛋白含量和纤维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故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取量约1000ml,最多不要超过1500ml。如抽液过多、过快,可由于胸腔内压力骤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和循环衰竭。若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反应,立即停止抽液,皮下注射百分之零点五肾上腺素0.5ml,同时静脉内注射地塞米松5~10mg,保留静脉输液导管,直至症状消失。如发生肺复张后肺水肿,应进行相应的抢救。
3.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链霉素(SM)0.75~1.0g/d,肌内注射,疗程2~3个月。异烟肼(INH)0.3g/d,顿服,利福平(RFP)0.45~0.6g/d,顿服,乙胺丁醇(EMB)0.75g/d,顿服,上述口服药物均连续服用1.0~1.5年。治疗过程必须注意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如听力的变化、视觉的变化和肝功能等,发生时应根据情况减量或停用。
胸膜炎只是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胸腔内可伴液体积聚(渗出性胸膜炎)或无液体积聚(干性胸膜炎)。炎症控制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可见,胸膜炎是有一定的严重性的,而且治疗不及时的话,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1、渗出性胸膜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很快发展为包裹性积液。
2、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不当或未完成规定的疗程,5年内约2/3的患者发生其他部位结核或重症结核,如播散性结核,肺结核、胸壁结核等。
3、肺内空洞及干酪样病变靠近胸膜部位破溃时,可引起结核性脓气胸。
4、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如未及时治疗,亦可逐渐干酪化甚至变为脓性,成为结核性脓胸。
5、一侧胸膜肥厚形成纤维板束缚肺功能可并发对侧肺气肿,亦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
胸膜炎的患者食用激素治疗,和抗结核药物一起使用,对消除缓和全身的毒性症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帮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黏连,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患者可用强的松十五到三十毫克,分三次口服,待全身症状改善的时候,并且积液明显吸收减少时,可逐渐减量,一般用药四至六周。
对于我们的胸膜炎的治疗,我们可以采取相关的抗生素来治疗,在生活中,对于我们那些化脓性胸膜炎的患者,以及相关结核性脓胸伴感染者,我们应该用青霉素治疗,其治疗效果都是比较好的,一般我们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异烟肼以及相关链霉素交替使用来治疗。
胸膜炎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镇定,对于居室也是有所要求的,一般都是要安静为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其不安情绪。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患侧部位的活动。而若是对持续性剧痛胸膜炎患者来说,往往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样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这样的话,也可以酌情使用止痛药或镇静药。但要注意不要用药成瘾的情况出现。
1、按摩胸部:坐、立、卧均可,脱去外衣,将两手互相搓热,用两手轻轻按摩两侧胸部和腋下,直到局部发热为止,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按摩后及时穿上衣物,防止着凉引起感冒及其他疾病。
2、抱头转身:站在空气新鲜的地方,两手抱住后脑勺,左右转身,幅度由小到大,每侧转动20-30次,这样能使胸部扩大,运动加强。
3、扩胸运动:站在地上,抬头挺胸,两臂侧平举,尽量向后振臂,然后复原,每次扩胸20-30下,每日两次。
4、仰卧挺胸:仰卧在床上,两手放在体侧,头和脚不动,胸部尽量向上挺,挺起来后停几秒钟再落下,如此反复进行,每日两次,每次20-30下。这样能使胸部和腰背部的力量增强,防止胸膜粘连。
5、站吸蹲呼:站在地上,两臂侧上举,同时深吸气,然后两臂向胸前交叉,身体下蹲,同时深呼气。每日两次,每次20-30下。这样站吸蹲呼,能增强膈肌的力量,使胸膜腔的炎症分泌物早日吸收。
6、屈体运动:站在空气新鲜的地方,身体先向左侧尽量屈曲,深吸气,然后再向右侧屈曲,深呼气,反复20-30次,能牵拉胸膜,使粘连分离。
7、前后摆臂:站在地上,用力向前后摆动两臂,向前向上摆及向后摆,幅度都要尽量大些,每次20-30下。
8、举手托天:站在地上,两手尽量向上举,背屈手腕,手掌向上,两手呈托天状,然后复原将手放下,每日两次,每次20-3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