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2 08:49 来源:网友分享
由于长时期寒冷(气温10℃以下)与潮湿刺激皮肤,使皮肤血管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大量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甚至组织坏死。局部皮肤潮湿环境中,体表散热加速,故冻疮发生率高。此外,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以及各种慢性病等有关。慢性感染或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局部血循环障碍,均可诱发或加重冻疮。
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后,小动脉血管强烈收缩,引起皮肤缺血缺氧,细胞损伤,细胞内外微环境改变,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性扩张,血浆渗出,形成水肿及组织坏死。待局部得到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且有渗出,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水疱)。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近年来研究证明组织缺血一再灌注可引起细胞凋亡,非冻结性冷伤也与细胞凋亡相关。另一方面,冻疮、战壕足等常有个体易感(发)因素,所以在相同的寒冷环境中只有一部分人发病。显然,容易发病的人应特别注意防护。
1、取狗油或者蛇油涂抹冻疮效果很好。当然最好是用纯的,自己熬。
2、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
3、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4、取干红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水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用五天。
5、取辣椒和麦苗按1:2的比例切碎混合,加水适量煮沸3分钟,去渣,趁热用棉花蘸药水洗患处,每日一次。如脚冻疮,可泡脚10分钟,此法用于冻疮未破者。
6、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7、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
8、桂枝50克,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煎沸,稍冷却后即将患部浸于药液中,每日浸泡3次,每次20~30分钟。并用药渣揉搓患部,每剂可连用3天。一般用药10天以内,红肿、痒痛消失。此法简单、实用,且两年内不会复发。
9、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是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而且容易反复。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
1、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宜注意肢体保暖、干燥。
2、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
3、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4、受冻后不宜立即着热或烘烤,以防溃烂成疮。
5、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冷水洗足,或冬泳、晨跑、打太极拳。
6、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7、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8、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9、内疗多吃维C、保证睡眠。护理肌肤内疗比外用的效果要好得多。到了冬季,围围脖、戴口罩是最好的遮挡寒风侵袭的好方法。对于皮肤干燥的MM,有效的护肤方法是多吃些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橙子等,而鱼皮、猪肘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可以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
1、白药:适合治疗已溃冻疮
取白药粉末适量,撒在冻疮溃烂处,一日3次上药,不需敷料盖住,连用5~7天。
2、七厘散:适合治疗未溃冻疮
取七厘散适量,加白酒少许,调成稀糊状,摊在消毒纱布上,敷贴患处,逐日早晚各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能消除红肿硬结,使冻疮痊愈。
3、伤湿止痛膏:适合治疗未溃冻疮
先用热开水待稍温清洗患处后,另取红辣椒末少许撒在伤湿止痛膏的中心,贴在患处,天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可加快冻疮痊愈。
4、跌打丸:适合治疗未溃冻疮
取跌打丸3~5粒,捣碎,用白酒少许,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用纱布盖住,胶布固定,逐日早晚各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能使红肿退、硬结消,冻疮得愈。
5、京万红药膏:适合治疗已溃冻疮
患处进行常规消毒后,取京万红药膏适量,涂在冻疮溃烂处,用纱布盖住,胶布固定,逐日换药1次,连用5~7天,有止痛消炎、生肌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