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老人五大心理疾病 几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

2018-09-02 06:2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常见的老人五大心理疾病

  1、不喜欢孤单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单,没人陪。但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在外边打拼,很少有时间陪陪父母,这时老人应该走出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几个能说心里话儿的人,远离孤单,乐观向上的情绪会让老人受益匪浅。

  2、不喜欢疾病

  人老体弱常爱疾病侵袭,如果身体本就偏弱,可能会反复遭遇到不同的疾病,造成老年人心理脆弱,对生活失去信心,恶性循环,对他们恢复健康极为不利。这样的老人,需要经常子女从心理上去开导,让他们正视疾病并积极治疗,严重的时候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有利于他保持乐观的情绪,战胜疾病,健康长寿。

  3、不喜欢赋闲

  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是不会习惯那种闲来无事的生活的,会造成他们精神无以寄托,每天打不起精神来。

  因此,我们应该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他们安排一些事情,不要怕担心他们受累而让他们什么也不做,哪怕只是打扫打扫卫生,都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一些,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4、不喜欢变故

  老年人年龄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最受不了生活中的变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让老年人茶不思饭不想好几天。因而一旦遇有变故,家人就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心理开解。

  5、不喜欢封闭

  都以为老人不愿接受新事物,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子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教会他们,其实很多老人不喜欢处于封闭状态,更愿意与这个社会接触。越封闭的老人衰老得越快,越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不协调,因而让老人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会更有利于老人的健康,作为子女可以多教他们一些新的知识和产品,让他们能至少部分跟上时代的节奏,那么老人就会身心愉悦,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让老人开心的5大方法

  1、多陪伴老年人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子女们平时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老年人独守空巢。

  2、常和老人一起吃饭

  有空就去陪陪她们吃顿饭,不需要很丰富的菜,只需要清淡,简单,家常就好。跟她们一起吃饭你还会很幸福。因为她们会怕我们吃不饱,时常往我们碗里夹菜,看到她们开心的样子,你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3、鼓励老人发展自己的兴趣

  鼓励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把梦想变成现实。为培养兴趣,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爬山,或是从事一些志愿者活动,或是学术研究,这些都可以填补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虚。在退休之前,就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真正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因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

  4、鼓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老人要快乐,就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如何让老人开心?快乐的老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老年人要使自己快乐,必须心胸开阔,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闭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顺应自然,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不去强求。

  5、多与老人沟通

  子女们平时不仅要多与老年人沟通,还要与父母达成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要清晰、具体,在共同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但是往往有许多人在处理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明确,就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许多问题和误解就是因为模糊不清的沟通而产生的。因此,交流彼此的想法,学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也是让老年人快乐起来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三、生活中几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抑郁症(Depression)

  又称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或恶劣心境障碍。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缺失 精力缺乏 疲惫不堪

  同时可伴有自卑、 罪恶感、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委屈、生活失去信心、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降低、激越症状、有时想到死、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时间在2周以上

  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相当于一个县级市),其中75%是抑郁症导致的

  抑郁症不受职业,财富,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抑郁症患者也不乏名人。如:梵高,海明威,丘吉尔,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川端康成,三毛,陈宝莲,张国荣,及2004年11月9日刚自杀的,写《南京大屠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

  儿童抑郁症:极易被忽视。症状不典型。

  女性抑郁症:极易被误诊。更年期症状易与抑郁混淆。

  二:焦虑症

  1.广泛性焦虑

  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但无明确对象及具体内容,心烦意乱、过分担心,预感祸事降临的恐慌,运动性不安、撮手顿足、来回走动;常伴有各种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多汗、震颤、口干、呼吸急促等

  2.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

  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两次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外无明显症状。发作时突感强烈恐惧、频死感、失控感,常伴植物神经症状,10分钟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经过,因担心发作而有预期性焦虑,常采取回避行为,如不敢外出等。

  三:恐惧症

  1. 社交恐惧 (社交焦虑障碍)

  害怕被人注视或评价,担心会有尴尬的事情发生,认为别人能看出他的不自然的表情,预计别人的评价是否定的或蔑视的,对社交场合采取回避行为,因社交而感到焦虑或痛苦。不少学者建议用“社交焦虑障碍”取代“社交恐惧”。

  2. 场所恐惧

  恐惧对象为特定环境,如高处、广场或比较拥挤的场所,常因恐惧而采出回避行为。老百姓说的“恐高症”就是指场所恐惧。病人知道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应该的,但是这种认识仍然不能防止恐惧的发生。

  3. 特定的恐惧症

  恐惧对象是特定的物体或情境,如动物、雷电、黑暗、流血、飞行、封闭的空间等等。诱发的情景比较单一、具体。一般出现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如果未治疗,可以持续数十年。未成年人不要看恐怖片也是为了减少这种恐惧。

  四:强迫症

  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尖锐冲突使病人焦虑、痛苦。病人意识到这种观念或冲突来源于自我,但违背自己的意愿,遂极力抵抗,但无力摆脱。常用仪式化的动作来减轻痛苦,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涤等,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强迫症可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动作、强迫行为等,往往一种为主,几种情况并存。

  五:疑病症

  患者担心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并反复就医,述说躯体疾病。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疑虑,进行不必要的就医,毫无意义的诊断检查。表现出持久的先占观念,常伴有各种躯体症状。 因疑病而焦虑、抑郁,痛苦不堪。

  六:躯体形式障碍

  持续时间较久,多种多样、反复出现并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部位。患者已多次就诊,有许多阴性检查结果,甚至一无所获的手术探察。

四、如何有效预防心理疾病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有利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持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分析,做到冷静而稳妥的处理事情。同时也能有心胸开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2、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假如一个人不能客观制定目标,结果往往是目标落空,在个人心理上蒙受打击,产生挫败体验,给自信和心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3、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就会事事处处感到不顺心、不如意,常常为嫉妒而烦恼。只有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才会心理平衡

  4、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应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冷静分析,学会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感情用事,做到情感适度。

  5、学会交往,乐于交往人际交往是需要掌握方法与经验的,再差的人际关系也是可以调整的,首先迈出交往第一步,逐步学会乐于并善于交往。人际支持系统可以让烦恼变得无意义。

  6、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排除体内一些致郁废物,转移人的注意力,宣泄人的压抑情绪,给人带来一份好心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