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 11:25 来源:网友分享
心肌炎与心肌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的,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侵犯机体,由表及里侵犯心脏。发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咳嗽、纳差、而且活动后加重。检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积液、肺淤血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治疗:用中药治疗。
心肌病的发病年龄30~50岁,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遗传史,一般可能与营养、感染、代谢、妊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而导致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疾玻检查:心脏彩色心动图可以确诊。
心肌炎的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年,50岁以上患者罕见。发病原因: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急性或慢性,局限性及弥漫性炎症改变,使心肌发生水肿,变性和坏死的病理改变,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鼻塞、流涕。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感染后1-2周内猝死的原因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有关。所以心肌炎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发生猝死。早期诊断,心肌酶学,心电图确诊。治疗早期除用营养心肌外均用中药治疗较理想。
以上就是心肌病和心肌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信大家阅读完以上内容对心肌病和心肌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免疫功能异常,在心肌炎及心肌病患者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被激活,提示DCM发病中免疫损伤起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DCM患者呈家族性,且家族性DCM成员中年轻患者可能为病变基因携带者而无临床症状.大多数家族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显性遗传,另外一些为常染色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或线粒体遗传。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调空下的细胞主动性死亡。细胞凋亡与坏死是细胞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死亡形式,在人类心脏中可同时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共同保持细胞群的自身稳定。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上面就是对心肌炎的病因的介绍,相信朋友们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因此,我们要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自身抵抗力,以免被心肌炎所损害,而影响健康。
1、心肌炎一般症状。本病发病前1一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气管炎、或肺炎、或是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包括腹泻、水痘,腮腺炎、麻疹、肝炎等,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疼、咳嗽,腹泻等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的一些症状。
2、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轻重悬殊很大,自觉症状常较实际病情为轻,常不为人们所重视,病情轻者可无症状,往往患其他疾病就诊时或体检时被发现,或仅有心电图的异常;重者症状明显,很快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急性心肌炎的症状可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或恢复期,如发生在急性期,其症状常被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所掩盖,易被忽略。
3、中型心肌炎。中型较轻型者少,除有轻型心肌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外。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较急,疲劳无力较突出,头晕、心悸、胸闷及气短、多汗、面色苍白明显,年长儿可诉心前区痛。类似成人的心绞痛,少数有腹痛,关节痛及肌痛。患儿可有烦躁不安,有时呼吸急促,手足发凉。心动过速,过缓或不齐,心音低钝,心尖部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合并心包炎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4、重型心肌炎。重型更少见,多呈暴发型,起病急骤,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或很快发生心源性休克,患儿极度疲乏无力、头晕、呕吐、腹痛,大孩子诉心前区痛或压迫感,有的有烦躁不安,气喘咳嗽或咳血性泡沫样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
1、预防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十分重要,特别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于容易得感冒的朋友,在日常要注意营养,避免过劳,要有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
2、体育锻炼。在恢复期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可早日康复及避免后遗症。心肌炎后遗症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参加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舞、太极拳等,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有助于康复。
3、适当休息。如果是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2-4周,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至3个月。严重心肌炎伴心界扩大,就需要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而心肌炎后遗症者,可尽量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熬夜,预防心肌炎。
4、劳逸结合。专家表示,应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在饮食方面,适宜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吃葡萄糖、蔬菜、水果;但切忌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食物。另外,不能抽烟喝酒,因为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影响心肌供血,饮酒会造成血管功能失调,故应戒烟忌酒,预防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