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戒除 关于网络成瘾的几点常识

2018-09-14 06:40 来源:网友分享

一、网络成瘾的病因

  社会环境(10%):

  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的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同时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庭教育(20%):

  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满足感缺失(30%):

  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生理及人格(10%):

  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二、网络成瘾的症状

  网络过度使用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但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具有相似的特点。在症状表现上, 网络过度使用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长期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网络过度使用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下降和体质量(体重) 减轻,精力不足,运动迟缓,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由Kimberly Young概括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条:

  1、突显性(Salience):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2、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如果停止使用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

  3、耐受性(Tolerance):网络过度使用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4、戒断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

  5、冲突(Conflict):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会导致网络过度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与网络过度使用者其他活动的冲突,如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网络过度使用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三、网络成瘾的治疗

  由于网络过度使用的发生机制较复杂,干预效果的评价工具也各异。总体而言,国内外网络过度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两种手段合用的方法。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率先提出网络过度使用治疗单元这一全新治疗模式的理念(陶然,2004)。网络过度使用治疗单元由内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药剂师、护理人员、素质教育者组成,为网络过度使用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物理治疗、人格行为矫正、习惯养成、社会工作、心理护理和康复及健康教育等服务。网络过度使用治疗单元有利于制订网络过度使用综合治疗计划,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体现了现代生理-理-会医学模式多学科合作和整合的医疗模式。该治疗模式治疗网络过度使用效果尚需在进一步的大范围的临床实践中验证。

  心理治疗

  对网络过度使用采用心理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比较通用和富有成果的方法。国外最早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则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比较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家庭治疗、精神分析疗法、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法、强化干预法(包括奖励和惩罚) 、转移注意力法、替代延迟满足法等。

  (1)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它包括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两部分,常使患者暴露于刺激之中,挑战上瘾者对网络的不适应性认知,并训练大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接受心理医生教给他的观念和行为,并反复加以练习以使大脑得到新的学习,久而久之这种练习就变成患者自发性或习惯性的行为。CBT包括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并要严格执行治疗方案。近年来,CBT已被学者和临床医生用于网络过度使用障碍的治疗中,成为治疗网络过度使用的主要方法。对于这种疗法的研究,美国学者金伯利·扬和加拿大学者戴维斯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行为疗法,也是最为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疗法。扬认为,由于互联网的社会性功能,因而很难对网络过度使用采取传统的节制式干预模式。在借鉴相关成瘾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扬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分为8个步骤,分别是反向实践、外部阻止物、制定目标、节制、提醒卡、个人目标、支持小组和家庭治疗。他主要是从时间控制、认知重组和集体帮助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方法,强调治疗应该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适当的帮助体系改变患者上网成瘾的行为。而戴维斯则根据他自己提出的“病态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治疗网络过度使用的认知行为疗法,他把治疗过程分为7个阶段,依次是定向、规则、等级、认知重组、离线社会化、整合和通告。戴维斯的整个治疗过程需要11周完成,从第5周开始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这种疗法强调弄清楚患者上网的认知因素,让患者暴露在他们最敏感的刺激面前,挑战他们的不适应认知,逐步训练他们上网的正确思考方式和行为。国内杜亚松报道以学校为基础的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网络过度使用有效,尤其在改善成瘾者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的自我管理方面。

  (2)团体心理辅导法

  团体心理辅导法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由心理咨询者指导,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个体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就团体成员面对的心理问题与他们共同商讨,提供行为训练的机会,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使每一位团体成员学会自助,以此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最终实现改善行为和发展人格的目的。这种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网络中而不能自拔,一些学者如樊富珉、杨彦平、乐国林等将这种方法推广到防治青少年的网络过度使用上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网络过度使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有一套系统的咨询程序,它包括:团体咨询目标、求询者网络心理障碍的预处理、确定团体的规模与结构、确认团体心理咨询的咨询间隔时间和咨询方式、制定计划和确定团体活动内容、团体心理咨询过程或会面等。对网络过度使用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网络过度使用者从失序的上网行为与失序的生活中回归次序与平衡。辅导的目标不是戒除上网,而是合理的上网,可以有控制地上网,以安排上网与非上网的时间,可以将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加以统合并达到协调与平衡。

四、网络成瘾的预防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未雨绸缪,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社会治理;学校教育;家庭关怀。

  社会治理

  (1)建设青少年网站。当前,可建立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通过服务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这种网站的特色应旗帜鲜明、积极向上。如果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网站,就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节约教育成本,增强教育成效。

  (2)在网络上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互联网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冲突与整合的世界,我们既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消除网络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这是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3)构建网络伦理的理论和实践规范体系。网络伦理,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专门领域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我们应加强对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和探讨,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衣物和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4)推动网络立法工作。应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惩治条款,推动网络立法工作。同时必须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5)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互动的教育网络系统。就家庭而言,家长应熟悉电脑和网路,了解孩子常访问的网站和上网习惯,用成年人的经验帮助孩子离开网上垃圾;就学校而言,应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需要的教育者队伍;从社会来看,应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学校教育

  必须从根本入手,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入手。以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总体目标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这一问题上发挥作用。

  (1)调整教育目标。要努力建构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之上的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目标体系;其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人格发展要求,培养健全人格是基础和核心。

  (2)改革教育内容。加大人生观教育力度;强化生命教育;填补挫折教育和悲伤教育的空白;加强责任意识教育;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