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病因及治疗 得了这个病有哪些表现

2018-09-26 07:31 来源:网友分享

一、皮炎主要的病因是什么

  局部刺激,如果局部皮肤受到了一些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伤害而造成皮损,或者受到了蚊虫叮咬,穿衣不当而受到面料过差衣服的长时间摩擦,这些局部刺激往往是诱发疾病的关键因素。所以大家要重视皮肤保养,避免外伤。

  全身因素,消化系统异常影响到营养元素吸收的话,也就难以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并提供给皮肤使用,皮肤失去营养的支持会更容易患上疾病。而且内分泌系统紊乱更是会影响到皮肤的正常机能,这样也可能为疾病的出现奠定基础。

  心理因素,情绪波动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不好的心态可以影响到内分泌系统机能,进而间接造成皮肤损伤。所以很多皮炎患者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理因素而致使病情加重,为了进行科学的治疗也需要从心理方面加强护理。

  遗传因素:近年来好多的学者认为,皮炎的产生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生活习惯因素:一方面是我们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如过度频繁的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另一方面饮食不协调和经常饮用刺激性食物有关系。饮食不协调,皮肤需要的元素得不到补充,抵抗能力变差,皮炎等一些皮肤疾病就会发生。

  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让裸露的皮肤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损伤了皮肤的保护屏障,出现了灼热骚痒的症状。

  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空气变差,可能导致慢性或特应性皮炎的发作。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身体各机能得不到放松,防御能力变差,也会是引起皮炎的原因。

  刺激: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其严重程度和接触方式有关,与接触物的化学性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儿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皮炎。包括日光,药物,虫类叮咬等。

二、皮炎要怎么治疗好

  1.系统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可用抗组胺类药、镇静安定剂等,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

  (1)急性期、亚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等静脉注射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①皮损面积<30%的患者,可以外用药物配合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口服;②皮损面积≥30%的患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或复方甘草酸苷制剂静脉用药;严重患者短期应用激素1周;配合或交替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或雷公藤制剂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激素停药后继续应用这些药物2周左右,酌情给予抗组胺药。或单纯使用雷公藤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至病情缓解;皮损广泛且有糜烂、渗液或继发感染者适当给予抗生素;酌情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CYA)和干扰素等。反复发作者可以试用免疫调节剂。

  (2)慢性期:①皮损面积<30%的患者,可以外用药物适当配合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口服;疗效不佳者可以短期加用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后停药;②皮损面积≥30%的患者,多数需要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不推荐激素。

  2.外用药物治疗

  遵循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急性期渗出不多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和油剂交替使用;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治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慢性期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皮内注射。

三、皮炎患者的表现

  皮炎与湿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种皮损。

  1.急性期

  表现为红斑、水肿,可伴有丘疹、丘疤疹、水疱或糜烂、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病理表现为表皮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表皮内水疱。

  2.亚急性期

  水疱、红肿及渗出减少,出现结痂及脱屑。

  3.慢性期

  以皮肤粗糙肥厚革化为主,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组织病理表皮增厚,棘层肥厚,真皮乳头淋巴细胞浸润。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

  上述三期间常无明显界限,有的患者可同时并存,也有的皮炎不一定要经历三期。上述临床分期不提示病因或发病机制,而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临床特点,可以把能进行分类诊断的皮炎称为分类性皮炎(湿疹),如淤积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对于具备皮炎湿疹临床特点又不能进一步归类者称为未分类性湿疹(表1),各种不同的皮炎湿疹各具相对特异性的临床特点。

四、皮炎要怎样检查诊断

  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各种不同类型的皮炎检查的结果不尽相同,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尤其是Ts)减少,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血清IgE含量增高。对某些变应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常呈阳性等。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临床特点综合考虑,能进行分类诊断的皮炎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淤积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均具有斑疹、丘疹、水疱、斑块、糜烂、结痂或苔藓样变等皮肤原发或继发性皮损的一种或几种皮肤炎症性表现;对于具备上述临床特点又不能进一步归类者统称为湿疹,可根据部位诊断如肛周湿疹、阴囊湿疹、外耳湿疹、乳房湿疹、眼睑湿疹等,也可根据皮损分期或季节等因素进行诊断如小腿慢性湿疹、夏季皮炎等。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和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皮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