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2 09:00 来源:网友分享
汗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然而由于好多患者缺乏对此病的认识,结果耽误了治疗,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汗疱疹患者在确诊后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汗疱疹的常见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内服 泼尼松30mg/d,连服1周左右,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如谷维素、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
2.局部
(1)早期以干燥止痒为主,可用手足多汗药水或3%~5%福尔马林外涂,或用5%明矾溶液、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或用复方锌铜浸液稀释5倍浸泡20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浸泡或湿敷后外用类固醇霜或汗疱泥膏。
(2)对于干燥脱屑者可用皮质类固醇霜或软膏,如局部反复脱皮,干燥疼痛,可外用2%~5%水杨酸软膏,10%尿素霜,或用浅层X线照射,每周1次,每次100r,共6次。
3.中医疗法 内服药法宜健脾利湿,方用健脾除湿汤或除湿丸。外用苍肤水或干葛水外洗。
4.针刺疗法 主穴可取合谷、劳宫、鱼际、间使。配穴取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汗疱疹的常见治疗方法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汗疱疹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内服和外用治疗两大类,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而定,另外中医的一些调理方法和针灸疗法也对汗疱疹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汗疱疹是一种因为出汗障碍导致的一类皮肤湿疹病,它的发病多与精神因素以及体内汗液代谢相关联。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
汗疱疹的症状为:手、脚部位有深在性小水泡,泡壁较厚,破溃后干燥脱皮,伴有痒感,无炎症反应。汗疱疹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汗疱疹初期症状———深在性小水泡
汗疱疹的初期症状以深在性的小水泡为主,分散或成群发生在手掌和手指侧面及指间;也可见于足跖,有时见于末节指背部,往往对称分布。并伴有瘙痒。这个时期一定不要挠抓,以免进一步加重汗疱疹的症状。
汗疱疹中期症状———脱皮、瘙痒、红疹
在汗疱疹初期的基础上,出现脱皮和红疹,并伴有瘙痒。如果挠抓,会出现渗液或结痂。不及时治疗会继发炎症等相关疾病。
汗疱疹后期症状———剧烈瘙痒,糜烂
汗疱疹的后期水疱会破裂,流出渗液,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癣、湿疹等并发症。严重时整个手掌呈弥漫性脱屑,或继发感染而出现手部肿胀、疼痛。
汗疱疹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汗疱疹好发于夏秋季节;
(二):现多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精神因素为激发汗疱疹的重要原因;
(三):对称发生于手掌、足跖,深在小水疱,疱壁紧张,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干涸后脱屑;
(四):汗疱疹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汗疱疹与精神紧张、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
因此,汗疱疹病人应当控制好情绪的。做饮食日记,找出自己的汗疱疹和金属是否相关,如果有相关要尽量避免。在季节交替时,要少碰水、少碰清洁剂,多擦乳霜。这样才能有助汗疱疹的治疗。
1、内治法
(1)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药用: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10g,车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根据本病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可用收湿敛疱法:明矾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2次。
(1)多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
(2)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1、接触有毒物质
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会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身体抵抗力。
2、平时不注意卫生
不喜欢洗澡,衣服裤子没晾干就穿,也不喜欢换洗内衣,时间长了引起细菌感染。
3、刺激性接触
汗疱疹患者接触肥皂、洗涤灵、洗衣粉等碱性物质会加重汗疱疹。
4、湿气太重
生活环境太潮湿,天气酷热,很容易造成体内湿热,更甚者造成湿毒。
5、外伤感染
汗疱疹病菌的主要入侵方式就是通过外部破损进行感染的,因为外伤容易导致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这样就给病毒的入侵制造有利的机会,因此平时如果身上有伤口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
6、穿不透气的鞋子
脚很容易出汗,汗液浸渍会让皮肤的防护功能变差,从而引发汗疱疹和湿疹。
7、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体育锻炼少,身体抵抗力差,病毒入侵容易导致汗疱疹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