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4 07:14 来源:网友分享
淋巴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化脓性细苗,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当人体受到意外伤害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结充血、水肿渗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细菌。
由于淋巴液是分区汇集于特定区域的淋巴结,所以一定部位的原发感染仅能造成一定部位的淋巴结炎。所以该病多发生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淋巴结感染后,可引起淋巴结周围炎,粘连成团,并可发展成为脓肿。
淋巴炎颈淋巴结结核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淋巴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见于儿童青年结核杆菌大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只有人体抗病力低下时才发病。
它的症状为:
1.颈侧(一侧或两侧)多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初起为孤立性结节.无痛较光滑可活动病变继续发展淋巴结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后期淋巴结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则有波动感脓肿溃破后成窦道分泌物稀薄含有干酪样物溃疡面苍白或暗红皮下潜行经久不愈。
2.常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等全身慢性中毒症状。
1、西医疗法
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灭滴灵)。西医治疗周期较短,见效快,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2、中医疗法
可选用淋巴活瘀贴外敷。淋巴活瘀贴,由金银花、地丁、川楝子、玄胡、夏枯草、丹参、乳香、没药、浙贝母、白芥子、天花粉、甘草、白头翁、生姜、老蒜、葱白等十余味中药材组成。
对于淋巴炎症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封闭针等来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相比而言,素来强调整体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国医学对此症早有研究,并以长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传统黑膏药中药膏对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3、民间疗法
鲜菊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换。
藤黄50克研末,置瓶中,再加75%酒精300毫升,盖紧,摇荡之,用棉球蘸液涂患处3~4次.用于未化脓时。
1、马齿苋菊花绿豆粥
马齿苋菊花绿豆粥组成:鲜马齿苋100克,菊花15克,绿豆50克,粳米150克。
用法: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2、荸荠粥
组成:荸荠100克,粳米100克。
用法:荸荠去皮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文火煮粥,每日2次服食。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急性淋巴管炎。
附注: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3、马齿苋芦根饮
组成:鲜马齿苋1000克,鲜芦根1000克。
用法:上药洗净,榨汁代茶饮,每次100毫升,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淋巴管炎,下肢肿胀,压痛。
家长经常会在孩子的耳后、颈前或下颌处,摸到绿豆或黄豆大小能够活动的“疙瘩”。如何鉴别正常与否呢? 专家介绍,当触摸到这些疙瘩时,孩子并不感觉疼痛,一般不用处理。这是人体正常的浅表淋巴结,淋巴结内含有许多专门吞噬致病物质的细胞,它们能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以及身体内衰老的死亡细胞,起着保护和防卫的功能。如果发现肿大的淋巴结超过黄豆大小,单个或成串状,触摸时孩子会哭闹或叫痛,家长应该重视。因为它是小儿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常见的疾病有以下三类:
1.慢性的局部炎症 如口腔内扁桃体炎、龋齿、牙周炎、脂溢性皮炎、中耳炎等,均可引起下颌下、枕部、耳后淋巴结肿大。
2.结核性炎症 感染结核杆菌后,小儿也可有颈部、耳后、下颌下的淋巴结肿大和疼痛,同时还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表现。
3.传染病及全身感染 例如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全身慢性感染及白血病,这时可在全身各浅表部位摸到肿大的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