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原因 频发室性早搏特征

2018-10-09 07:55 来源:网友分享

一、频发室性早搏特征

  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有以下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的QRS波群,QRS波间期大于0.11秒,其前无过早的P波出现。

  2、P波可出现在ST段上或埋在QRS、T波内,R-P时间常在0.12~0.20秒,P波与提前的QRS波无关。

  3、ST段及T波方向常与QRS波方向相反。

  4、通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窦性心搏相隔的时间为正常心动周期的2倍)。

  5、有时室早夹在两个连续窦性搏动之间,称为间位性或插入性室性早搏。

  6、有时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或室性早搏形成短阵室速。

  7、在同一导联上,可见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

  8、室性早搏一分钟内六次以上。

  如心电图上出现以下情况,多提示室性早搏为病理性的:

  ①多源性室性早搏。

  ②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性早搏。

  ③室早出现于前一心搏的T波上(即RonT现象),联律间期小于0.40秒。以上三种情况常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必须及时处理。④特宽型室性早搏,QRS间期≥0.6秒。

  ⑤特矮型室性早搏,即各导联中室性早搏畸形的QRS波群振幅≤1.0mV。

  ⑥室性早搏QRS波群有显着切迹,上升支或下降支不规则。

  ⑦室性早搏的T波尖锐,二支对称,T波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一致,ST段呈水平型改变。

  ⑧并行心律型室性早搏。⑨早搏系数小于1。

二、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原因

  1、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产生机制包括:折返激动,触发活动,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根据异位搏动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2、室性早搏是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依据出现的频率可人为的分为偶发性室性早搏和频发性室性早搏。常见的二联律与三联律就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早搏。前者指早搏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后者指每2个窦性心搏后出现1次早搏。

  3、频发室性早搏是指一分钟内有六次以上的室性早博,多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除了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针对原发病及诱发原因进行治疗。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早搏。心肌病、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性早搏。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剂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室性早搏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性早搏。

三、频发室性早搏病因

  室性早搏是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依据出现的频率可人为的分为偶发性室性早搏和频发性室性早搏。常见的二联律与三联律就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早搏。前者指早搏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后者指每2个窦性心搏后出现1次早搏。

  频发房性早搏,见于二尖瓣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冠心病,尤其是多源性的,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前奏,发生于下列情况的室性早搏有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前奏,应高度重视,及时予以处理:

  ①频发(>6次/分或30次/小时),持续呈联律的,连续发生2-3次早搏,呈多源性或短阵心动过速者;QRS波群畸形显著或时限>0.14秒者。

  ②急性心肌梗塞72小时内出现的室性早搏。

  ③洋地黄或锑剂中毒。

  ④低血钾引起的室性早搏。

  ⑤急性心肌炎。

  ⑥奎尼丁晕厥、QT时间延长综合征。

  ⑦体外循环术后24小时内。

四、频发室性早搏治疗

  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性猝死。

  1、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 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

  2、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力、血压、房室或室内传导影响不大。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3、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除停药外,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常有效。低钾引起的早搏,应积极去除原因,纠正低血钾。

  4、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口服药物可选用:慢心律。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普鲁卡因酰胺。胺碘酮、双异丙吡胺、心律平、安他心、常咯啉,室安卡因,乙吗噻嗪及英卡胺等。

  5 、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奎尼丁、异搏定等,对各种早搏均有效。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滞剂。心动过缓伴早搏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

  6、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着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β-阻滞剂虽然对室早的疗效不显着,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胺碘酮对抑制室早很有效,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胸外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