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脱恐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的常识

2018-10-22 10:3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十五分钟脱恐艾滋病之艾滋病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二、令人恐怖的艾滋病有什么病因呢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三、治疗艾滋病有什么措施呢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四、艾滋病和埃博拉病毒感染机制揭开

  英国利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日前首次观察到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如何附着于细胞并传播病毒感染。这项发表在《应用化学》杂志上的较新成果有望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方法:阻断病毒与细胞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消灭病原体。

  据利兹大学官报道,研究论文主要作者、阿斯特伯里结构分子生物学中心的袁国(音译)博士说,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是如何附着于细胞的,对化学家们来说还是一个“黑匣子”,虽然科学家知道病毒在和健康细胞互动,但它们通过何种方式绑定在一起仍然是个谜。

  为此,研究人员用被称为“量子点”的纳米级晶体(大小约百万分之一毫米),模仿病毒的形状,作为病毒的“替身”进行实验。量子点是荧光晶体,其发出的光的颜色取决于晶体的大小,这种属性让量子点被应用于新一代电视机制造,或者作为先进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分子和细胞成像。

  为了让量子点能够绑定细胞,必须先为它们裹上“糖衣”。论文共同作者、阿斯特伯里结构分子生物学中心的布鲁斯·特恩布尔博士说,人体所有的细胞都穿着“糖衣”,它们通过绑定这些糖分的蛋白质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病毒也通过蛋白质和糖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附着到健康细胞的表面,他们希望弄清楚是什么因素控制着这个绑定过程。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与细胞表面糖分相互作用的蛋白质——DC-SIGN和DC-SIGNR,通过不同的方式与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表面糖分绑定,导致病毒传播,而在此前,这两种蛋白质像拥有不同个性的双胞胎一样,几乎难以区分。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最终开发出一系列旨在针对特定病毒绑定的抑制剂。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