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犯了,用药方法全总结好

2015-12-12 17:02 来源:网友分享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胃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后期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为主要病理特征。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50~80%,且随年龄而增加。病因方面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刺激食物、酗酒、服用NASID药物等有关。

  ▍用药分类及用药原则

  1、抑制胃酸分泌药一般适用于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出受体拮抗剂(H2受体抑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

  2、促胃肠动力药一般适用于以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症状患者。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莫沙必利(5mg/次、3次/曰)或依托必利(50mg/次、3次/曰)均可选用,甲氧氯普胺因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大,现已少用于冶疔。对疗效不佳者,抑制胃酸分泌药和促胃肠动力药可换用或合用。

  3、根除幽门蜾杆菌洎疗对小部分有幽门蜾杆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能有效,可试用。

  4、抗抑郁药上述泊疗疔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常用的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等,宜从小剂量幵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胃炎犯了,用药方法全总结好

  ▍具体用药说明

  1、胃粘膜保护药胃粘膜保护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增强胃粘膜抵抗损害因素的能力。对于有反酸、胃灼热、胃痛症状及胃镜提示有粘膜糜烂出血者,可给予粘膜保护剂。

  (1)硫糖铝

  作用机制:含有8个硫酸根的蔗糖硫酸酯铝盐在酸性环境下,可解离出硫酸蔗糖复合离子,复合离子聚合成不溶性的带负电荷的胶体,能与溃疡或炎症处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于病灶表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等损害因素进一步侵袭,促进破损粘膜的愈合;硫糖铝还具有吸附胃蛋白酶、中和胃酸、胆汁酸的作用,并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E的合成以及吸附表皮生长因子,使之在溃疡或炎症处浓集,有利于黏膜再生。

  用法及注意事项:硫糖铝1g,每日3-4次,饭前1小时及睡前空腹嚼碎服用。

  不良反应:常见的是便秘,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皮疹、胃痉挛等。连续应用不宜超过8周,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会造成体液中磷的缺乏,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等低磷血症病人不宜长期服用。与多酶片、胰酶中的胃蛋白酶络合,降低其疗效,因此两者不宜合用

  (2)铋剂

  作用机制:在胃酸环境中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在粘膜表面,使糜烂面和溃疡灶与胃酸及胃蛋白酶隔离,对受损粘膜起到保护作用,促进受损粘膜组织的修复和愈合;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粘蛋白分泌;可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的产生,加速创面的愈合和炎症的消失,同时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杀灭作用。

  用法及注意事项:枸橼酸铋钾110mg,每日4次,前3次于三餐前半小时,第4次于晚餐后2小时服用;或一日2次,早晚各服220mg。果胶铋150-200mg每日4次。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口内可能带有氨味,并可使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停药后即自行消失;偶见恶心、便秘。连续使用不得超过8周。

  (3)替普瑞酮

  作用机制:动物试验证明替普瑞酮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和胃粘膜病变的改善作用;可促进粘液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通过提高前列腺素生物合成酶活性以增加胃粘膜前列腺素作用,进而增加和改善胃粘膜血流作用;还具有维持胃粘膜增生区细胞的体内平衡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用法及注意事项:替普瑞酮50mgTid。

  不良反应:便秘、腹泻、吐意、口渴、腹痛、腹胀。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其他少见的头痛、皮疹、瘙痒。

  2、促胃动力药对于饱胀不适、嗳气者可给予胃肠动力药。

  (1)吗丁啉

  作用机制: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分泌。

  用法及注意事项:吗丁啉10mgTid或Qid。由于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因此,无锥体外系等神经、精神不良反应,但儿童由于其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慎用。有时血清泌乳素水平会升高。

  (2)莫沙必利

  作用机制: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加胃肠道运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肠道症状,不影响胃酸的分泌。

  用法及注意事项:莫沙必利5mgTid。莫沙必利与大脑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5-HT4、5-HT2受体无亲和力,因而没有这些受体阻滞所引起的锥体外系的副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甘油三酯升高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

  3、抑酸药慢性胃炎患者胃酸可高可低,应用抑酸药可提高胃内PH值,减轻H+对胃粘膜的损害即H+的反弥散程度,为胃粘膜的炎症修复创造有力的局部环境。

  (1)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

  作用机制:均能通过竞争性拮抗组胺与H2受体结合的作用,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具有较强的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作用及增加胃粘膜血流量的作用。用法:西咪替丁400mgBid;雷尼替丁150mgBid;法莫替丁20mgBid;尼扎替丁150mgBid。

  (2)质子泵抑制剂

  作用机制:PPI通过二硫键与壁细胞分泌膜中的H+-K+-ATP酶(又称质子泵)的巯基呈不可逆性的结合,生成亚磺酰胺与质子泵的复合物,从而抑制该酶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因此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基础的及刺激后的胃酸分泌都有作用;另一方面PPI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

  适应症:对胃酸严重者或伴糜烂出血的胃炎患者,可考虑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常用代表药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一般使用标准剂量,每日一次多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Hp(幽门蜾杆菌)根除疗法Hp阳性的活动性胃炎,应根除Hp。根除Hp的洎疔方案已证明在体内具有杀灭幽门蜾杆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四杯素、呋喃唑、某些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胃炎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饮食不节人群 常见症状: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消化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