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08:21 来源:网友分享
(一)急性肾小管坏死
在此病的多尿期,每日尿量<8 L,并在8~10天内逐渐减少。随着多尿的改善,尿比重会上升。相关表现包括体重减轻、水肿程度减轻、夜尿症。
(二)尿崩症
尿崩症的一个表现就是尿量大,每天在五升左右,有的时候尿量多的时候,还会达到三十升的情况,患者处理尿多之外还会伴有口渴,脱水等情况。
(三)糖尿病
此病中,尿量很少超过每日5 L,尿比重通常都高于1.020。患者通常自诉有烦渴、多食、体重减轻,无力,尿路感染频繁、酵母菌性阴道炎、疲劳、夜尿症。患者有时还会有脱水的表现及厌食。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
此病中多尿会进行性地发展为少尿。每日尿量<4 L,尿比重1.010。
相关的胃肠道表现有厌食、恶心及呕吐。患者还会出现睡意明显、疲劳、水肿、头痛、血压上升、呼吸困难。夜尿症、血尿、泡沫尿、恶臭尿、轻度尿蛋白也会发生。
(五)高钙血症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会造成患者体内血浆离子的浓度出现升高的情况,就会出现每天尿量达到五升的情况。
伴随的体征及症状有烦渴、夜尿症、便秘、感觉异常,有时还会有血尿、脓尿。当血钙浓度严重升高时,患者的一般状况会快速恶化,出现厌食,呕吐、由昏睡发展成昏迷、肾脏衰竭。
1.干贝:具有补肾、滋阴、止小便之功效,尤其是中老年肾虚尿频者,食之颇宜。《本草求原》中就曾记载:“江珧柱,滋真阴,止小便。”《食物中药与便方》亦曾介绍:“脾肾阳虚,老人夜尿频数:干贝3~6克,黄酒浸洗,小火煮汁服,连服3~4次。”
2.金樱子:俗名山石榴,具有固精气、缩小便的功效,民间有用于老年人尿频的经验,单以金樱子煎水当茶饮。《泉州本草》中又载:“治小便频数,多尿,小便不禁:金樱子(去净外刺和肉瓤)和猪小肚一个,水煮服。”
3.栗子:具有补肾气、壮腰脚之功效。《食物中药与便方》中介绍:“老年肾亏,小便频数,腰脚无力:每日早晚各吃生栗子1~2枚,细嚼缓咽,久之有效。”
4.花椒:性温、味辛,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肾虚尿频者,食之颇宜。如《服食方》中指出:“补下焦命门真火,治阳衰溲数。”《日华子本草》也认为,花椒“壮阳,暖腰膝,缩小便。”
5.豇豆:性平、味干,具有补肾固下之力。肾主二便,肾虚则小便频数,故尿频之人宜食之。《本草纲目》亦曾说:“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小便数。”
6.鸡肉:甘温益气之物,中医认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所以体弱气虚之人小便频多者,食之最宜。”《别录》记载,认为“黄雌鸡主小便数不禁”。
7.南瓜子:由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频之人,常吃南瓜子为宜。
1、影响工作和生活。由于炎症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腰骶、会阴、睾丸等部位胀痛、尿不净、夜尿频等,使患者烦躁不安,影响工作和生活。
2、影响生育,可导致不育。长期的慢性炎症,使前列腺液成分发生变化,前列腺分泌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精液的液化时间,精子活力下降,可以导致男性不育。
3、影响性功能,导致阳萎、早泄。由于疾病长期未能治愈,各种症状和不适在性交后加重,或直接影响性生活的感受和质量,对患者造成一种恶性刺激,渐渐出现一种厌恶感,导致阳萎、早泄等现象。
4、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精神异常。正常情况下,前列腺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由于前列腺发生炎症,内分泌失调,可引起神经衰弱,以致精神发生异常;亦可出现失眠多梦、乏力头晕、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偏方一:
组成:韭菜籽6 克,水、酒各半。
用法:韭菜籽研末,水酒各半调服,小儿酌减。
主治:尿频。
偏方二:
组成:鸡肠1~2 条,黄酒或米酒适量。
用法:鸡肠洗净切段,油炒将熟,加入黄酒1 汤匙及少许盐食用。
主治:尿频,夜尿多。
1.小便频多。用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在白矾水中渍过,焙干,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再方(阳痿)。用嫩鹿茸一两(去毛切片),加山药末一两,装布袋内,放入酒坛七天,然后开始饮服,每服一杯。一天服三次。同时将酒中的鹿茸焙干,作丸服。此方名“鹿茸酒”。
3.再方(消渴饮水)。用野鸡一只,加五味煮汤喝,肉亦可食。
4.尿频。把茴香(不定量)掏净,加少量盐,炒研为。
偏方三:
丁桂暖脐贴,贴在神阙穴(脐部),其效果不亚于任何敷脐药,药店有售。
治疗尿床首先需要知道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遗尿症?如果是原发性遗尿,还必须知道是什么类型。
根据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特点把该病分为四型,对选择治疗方案时具有参考价值。
昼夜尿频型:夜尿次数多,经常≥2次,伴有白天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觉醒障碍型:尿湿后仍沉睡,难唤醒,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调节障碍。
夜间多尿型:夜间尿量多,但是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调节障碍。
混合型:a.昼夜尿频+觉醒障碍,b.昼夜尿频+夜间多尿,c.觉醒障碍+夜间多尿。
原先认为遗尿症的治疗是世界难题,近二年来在snm骶神经调节疗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