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14:02 来源:网友分享
很多崇尚自然生长的知识型父母,会认为学龄前的孩子不应该识字,不应该学习写字。事实上是这样的吗?今天,邀请美国幼儿教育博士、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幼儿园老师,兼具学术训练和实践的李坤珊老师为你解读。
许多人一听到让幼儿“写字”,马上摆出刺猬般的防卫架式,义正词严的说:“孩子不到六岁,小肌肉尚未发展成熟,学写字是揠苗助长。”
年龄像根巨尺,不但衡量谁可以做,也区隔着行为的对与错。这种以唯一标准来丈量幼儿学习内容的习惯,极可能会忽略幼儿探索“书写”的自发性动机和行为,也会让成熟度比较高的幼儿,因为缺乏适当的引导,日后得费力改正不良的书写习惯。
在许多学前教育机构里,是不教写字的。理由不外乎:幼儿的肌肉发展不够成熟,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不适合学习等。没错,这些对幼儿能力的考虑是贴心且必要的。可是,幼儿发展,年龄只是一个参考,个别差异的考虑才是重要指标。
这同时还牵涉两个必须加以区别的问题:一、学习写字,并不等于写注音符号、汉字或英文字母;二、如果成人不教,幼儿对文字的书写常识就等于零吗?如果成人不教,幼儿就不会提笔写字吗?
学“写字”是幼儿的本能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学习,目的是适应环境。而学习的对象不会只限于某些事,还包括孩子身边所有的文化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自发探索和学习。
文字虽是一组约定俗成、由特定规则所组合而成的线条符号,但它时时出现在幼儿的生活中,比如广告、玩具、图书、包装盒等,实用的说明着“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功能性。环绕在幼儿周遭的人也高频率的使用着文字,写信、写卡片、记录、打计算机……充分展现表达和记录的必要性。
幼儿的发展,年龄只是一个参考,个别差异才是重要指标。
文字的高曝光率和超级有用(高功能性),让幼儿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和实用价值,而不知不觉的“学”了起来。所以,我们经常看见即使是一、二岁的幼儿也会拿笔和纸来涂鸭,来扮演“写字”这件事,因为它很重要也很有用处。
事隔多年,我仍清晰记得那天下午。我一回到家,就看见两岁的女儿宁宁蹲在地上,手上握着一枝笔,专心的戳着稿纸,她说:“Annie 写稿。”而她身旁躺着一本我的书,早已被她用荧光笔画得满目疮痍,她说:“Annie看书。”
看书和写稿是我很重要的日常活动,女儿宁宁看在眼里,无形中也变成了她自发游戏和探索的项目之一。类似这样的幼儿游戏组合,你一定觉得很熟悉吧。例如拿着锅碗瓢盆“下厨”,或者手持积木当成手机“通话”,更甚者偷偷爬上计算机桌敲敲打打键盘“上网”,这些成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一一成为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内容,或更准确地说,是幼儿的“探索”之旅。
孩子有本事归纳出书写的规则
所以,在成人论断该不该让幼儿学写字时,必须先了解“写字”的学习动机,是来自内在的,是幼儿想要适应和掌控环境的需求。需求的动机,没有对错。所以重点不在该不该让幼儿学写字,而在鼓励幼儿“写”什么或探索什么?
幼儿的学习,不是只有模仿,他们有本事能从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出使用规则,例如语法、字形结构。虽然这些暂时的“规则”与成人的认知不完全相同,但仔细分析起来,幼儿的“规则”却也抓住了特有文字系统里的特质。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学习技巧的增加,不但儿童的文字规则会愈来愈趋向成熟,也为日后正式的书写学习奠定稳固根基。
你只要花几天的时间,搜集一下幼儿的自发性书写作品,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孩子真的在学写字耶!他写的作品不是鬼画符,也不是乱写的,每一张作品里,都可以看见他主动探索语文(包括母语和外语学习)的痕迹。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例子,来看幼儿在文字上的归结能力,真是“就算你不教,其实他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