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这两字,真的会毁了中国男孩?

2018-09-10 14:5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 漫说健康

少年娘则国娘?

最近这一句话,都在刷屏不少家长的朋友圈。

这是来源于一位家长在收看一档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电视节目,由于节目邀请的“小鲜肉”装扮太过于女性化,因此烦恼该如何与儿子解释这种行为,进而愤怒去谴责“娘炮男性就应该去医院进行变性”等。

早在谢霆锋在综艺节目上也称讲过,现流行的“韩风”就应该有所厌倦,男生就应该找回男生所该有的荷尔蒙。

而一直处在舆论风暴的周立波,在9月8日也发微博评论娘化之风气,写道:“假女人在电视里教真女人如何做一个好女人,真男人在舞台上吟唱霸王别姬百媚千娇”,被指暗讽某两个明星。

(微博截图)

因此,无论是从娱乐圈再到朋友圈,似乎都在掀起一波“摒弃娘炮,回归男子汉”热潮,似乎这股热潮已经被套用在各个年龄层的各种职业男性身上,“想成为什么样的男人”依然并不重要,社会舆论所给你定义的“男子汉”,仿佛才是你需要成为的男人。

“娘炮”流行化,真的会让青少年性别角色混乱,甚至变性吗?

事实上,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经历这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主要有前3个阶段的发展:

根据学术统计和研究,儿童早在7岁学龄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学习。

因此,这位家长无需过多担忧,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并不会因一档节目而让自己性别角色混乱。

男孩玩娃娃,女孩玩手枪,这真的是没有问题吗?

男子喜欢玩具车、女孩喜欢过家家,其实这些大家“应该”的性别符号,还真的没有那么“应该”。

无论是“玩娃娃”,还是“穿裙子”,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男孩就真得“娘”,又或者代表孩子有性别认同障碍,这些固有的观念实际上也只是成人的偏见了。

那为什么我家孩子就和别人“与众不同”?

社会普遍认为女孩应该哦温柔,男孩应该强壮,但他们有机会去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人。玩手枪或汽车,能够让男孩看起来“更具有男孩子气概”,但在玩娃娃过程中,男孩可以学习照顾娃娃与管理情绪,也能提高自己的耐心与同情心。

那为什么就只有我家小孩玩娃娃,其他男孩都在玩车?

之所以“与众不同”,主要有着3个原因:

第一,社交环境

若孩子长期处在被异性包围的社交环境中,由于受到周围异性的影响,还会培养出偏向异性的爱好。

例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从小就跟着姐姐妹妹生活的他,自然对女孩的胭脂水粉有所了解和喜爱。

第二,恋母/恋父情结

与妈妈生活较多,男孩也许对妈妈的高跟鞋或口红有兴趣;而女孩跟着爸爸相处较长,对踢足球或打篮球有较大兴趣。

这些看似相反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是孩子对母亲/父亲的依恋,因此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十分好奇而去模仿。

不过这样的孩子只是模仿,并不会对自己性别认同有障碍。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性别,并且想要成为自己的性别。

第三,天生兴趣

喜欢过家家的男孩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因此长大后在婚姻上对后代教育更为重视;而优秀的艺术家在童年对颜色更为敏感,可能对粉色系情有独钟。

因此,这些爱好根本不能说明孩子将来就真得“娘炮”或“假小子”,相反这更是对孩子今后未来发展有一个很清晰正确的指导。

过分强调对男孩所谓的“男孩子汗教育”,本质上对男性支配主义的推崇

对于学龄前儿童性别教育,父母与家庭影响极其重要,社会不仅需要对儿童普及正确积极的性观念,更需要向更多父母普及这些知识与观念。

而“娘炮”一词本身就带有性别歧视,也折射当下男女性不平等的概念,女孩从来就不是一个贬义词,娘也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

没有所谓的“女孩样”,也没有“男孩样”,更多是“如何成为你自己”。

外貌的打扮一方面是天生,另一方面是个人爱好审美,因此者无需上升到整个国家未来命运的层面。

多元化的社会,就应该容纳多元化的人群,无论是精致细腻也好,粗支大条也罢,更多都是自己审美的选择,这并不妨碍我们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若大家还是不服,那么像前段时间的“社会我龙哥”,你觉得他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吗?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漫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