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 16:17 来源:网友分享
近日,一则男子酒宴猝死获赔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有很多人的自认为酒量很好,千杯不倒,所以在酒桌上不会拒绝,过量饮酒危害很多,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命,所以饮酒切勿贪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男子酒宴猝死获赔的详细情况!
广西资源县一男子王某参加亲戚葬礼,在葬礼后的酒宴上,王某突然倒地不起,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其死于急性脑溢血。在当地派出所的调解下,该葬礼的组织者以及与王某同桌者共同赔偿了王某亲属3万余元作为丧葬费。22日,王某顺利下葬,事情圆满解决。
2月17日,王某应邀参加了亲戚的一场葬礼,在葬礼结束之后,主家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摆了宴席来款待宾客。王某与其他前来参加葬礼的张某、林某等7人同坐一桌,当酒宴喝至一半时,王某突然倒地不起昏迷不醒。
其他人见状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经检查王某昏迷不醒,血压脉搏全无,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施救,最后确认为抢救无效死亡。通过医生检查判断,王某死因属突发性疾病(急性脑溢血)导致死亡。
事情发生后,王某家属找到办理酒宴的赵某,以及与王某同桌的张某、林某等7人,认为他们应对王某的死亡事故负责,要求给予适当的经济赔偿。
对于王某家属的说法,赵某觉得很“冤枉”,他认为王某来参加宴席时,他并不知道对方患有隐性疾病,而且在宴席开始之前,他对参加宴席的众人交待过一些注意事项,自己已尽到安全提醒的义务。
张某、林某等人则辩称,王某的死亡与他们无关,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与王某同桌吃饭,但都是临时性坐在一起吃饭,事前也并不清楚王某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酒宴上他们也没有劝他饮酒,更没有强行劝酒,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当地派出所召集赵某、张某、林某等人,以及王某家属开展了多次调解,21日上午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赵某个人赔偿2万元,其他7人共同分担1万5千元,作为王某的丧葬费、抚恤金。当天下午,赔偿费已全部交给王某亲属。
主持调解此事的民警提醒市民,根据中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活动的组织者对参与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在节假日期间,各种聚会很多,希望大家在宴会上照顾好自己,喝酒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有人喝酒过量或醉倒,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怎么避免酒后猝死
1、酒后不要立刻睡觉。
酒精是靠肝消化,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把脸,然后坐着休息一会。饮酒过量的,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如果是重度酒精中毒,很可能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或蜂蜜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2、酒后不要吃醒酒药。
醒酒药可以暂时让人摆脱醉酒症状,但实际上却会将醉酒时间延长。建议大量喝水,另外,还可以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喝低酸度的橙汁,补维生素C,保持血糖水平。
3、酒后别睡电热毯。
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散失增多,容易使人浑身发冷。此时应该保暖,但也不要睡电热毯,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酒后血管扩张,心率、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若感觉冷,可以用羽绒被或者热水袋保暖,多喝一点热水,但温度不要太高,以免烫伤。
4、酒后不要大量喝咖啡。
以免缺水加剧也不要喝浓茶,茶让心脏过于兴奋,并对肾脏不利。不要喝汽水,否则会加快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作用,对肝脏不利,还会诱发急性胃炎等。
5、酒后不要吃退烧药。
酒精会和多数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毒物质。尤其不能服用退烧药,否则其中的羟苯基乙酰胺产生有毒物质,会导致肝脏发炎,甚至永久性损伤。如需服用,建议次日早晨提前1小时服用布洛芬。此外,“先锋”等头孢类抗生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最好也别吃。
6、酒后不要运动。
酒精具有利尿作用,醉酒后体内水分流失更多,容易发生脱水,此时再锻炼会加重脱水危险。酒后游泳更危险,会使身体散热突然加快,引起头晕、低血糖性晕厥、腿部抽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