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揭示乙肝病毒“生活方式”

2016-02-29 15:56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2月27日讯 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

  乙型肝炎(乙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长久以来,由于其传染性和难治愈性,乙肝一直被人们称为"沉默的杀手"。亚太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了世界总感染人数的75%,而中国则是亚太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的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约有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7%。

  在该校袁正宏研究员指导下,公卫中心科学研究部博士张小楠在bDNA信号扩增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在组织水平显示cccDNA分布的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人员将该原位杂交与乙肝病毒主要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获得了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综合图像。令人意外的是,乙肝病毒抗原与核酸在单细胞水平呈现惊人的“马赛克状”分布。研究证实,经过一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cccDNA。综合前人研究发现和本课题观察结果,研究组提出在单细胞水平乙肝病毒存在“抗原富集期”“DNA富集期”和“潜伏期”的“三阶段”假说,推测患者体内肝细胞生理水平和病毒复制活跃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这三个阶段的相互转换。

  专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来监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ccDNA的清除情况,从而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什么是乙肝病毒?

  一个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也叫Dane颗粒,直径只有42纳米,大约是一个普通鸡蛋的百万分之一。乙肝病毒有外壳和核心两个部分,也就是说除了绝大多数病毒都具有的美丽“衣壳”外,乙肝病毒还要再加上一件精密的“外套”。外壳就是这件所谓的“外套”,它厚7-8纳米,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囊膜。脂质双层内含有S抗原、前S1和前S2抗原,它们一起又构成了外壳上大、中、小三种蛋白形式,统称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澳抗。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肝病

挂号科室:肝病科

温馨提示:
应早期接种疫苗,预防肝炎。

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乙肝病毒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超过2.8亿,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有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每年国内死于乙肝后肝硬化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食欲不振、精神肢体疲倦、右上腹不适和疼痛、腹胀、恶心、黄疸[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食疗、保健治疗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