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20:08 来源:网友分享
“是她妈妈送来的,小女孩5岁,送来的时候鼻子和右脸都被锯开了。”汉中西乡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郑鲁玉说大年初八他们接诊了一个被电锯锯伤的小女孩。经过了解才知道,当时女孩的妈妈在屋里做饭,小女孩和10岁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不知怎么的,姐姐就翻出了一把电锯,“学着光头强在妹妹脸上锯了过去。”
作为一部罕见的国产精品动画片,《熊出没》不知给多少个家庭带去过欢声笑语,相信不少孩子就连家长一定都是《熊出没》的忠实粉丝。然而当我们醉心于两只狗熊的呆萌可爱憨态可掬的同时,殊不知危险却悄然而至,并逐渐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竟浑然不觉。片中那些在成人眼中再寻常不过的暴力、粗口等不文明甚至危险的镜头与情节对孩子来说,却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对孩子的认知、价值观念乃至完整人格的养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起“模仿光头强锯脸”的悲剧就是其中一例。
10岁女孩模仿光头强,用电锯将妹妹的鼻子生生锯开,悲剧的发生无不令人扼腕叹息。其实,类似这样模仿动画情节而导致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了。尽管动画片《熊出没》以讲述两只狗熊与光头强斗智斗勇的故事著称而深受小朋友们喜爱,但值得一提的是,其间却存在诸多暴力、血腥的危险镜头与爆粗口、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的行为,即便加上了“请勿模仿”的安全性字幕提示,但对那些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尚且分不清虚构情节与现实差异的孩子来说,这些“儿童不宜”的情节与桥段势必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极有可能诱导孩子“鹦鹉学舌”盲目模仿,从而酿成悲剧甚至犯罪,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如此惨剧,板子究竟该打在谁身上?首先作为家长,未尽到正确引导、教育监管的责任自然难辞其咎,但在笔者看来,恐怕国内当下的儿童影视环境可能才是最大的“元凶”。毋庸讳言,时下国产的儿童影视剧数量并不少,但数量的多寡并不能够代表质量的好坏,很多时候都是粗制滥造、水平低劣,据权威媒体统计,短短十分钟之内《熊出没》就曾出现爆粗口镜头21次,其中就包括“臭狗熊”、“去死”、“笨蛋”等不雅词汇。长期处于这样一个负面低俗的语言环境之中,想不教坏孩子都难。
当然,笔者这么说倒不是非要媒体和儿童影视制作者将暴力、低俗的画面与镜头技术性地砍掉过滤,而将一个相对完美的“童话”呈现到孩子的面前,毕竟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就有丑陋、黑暗的另一面。放眼海外,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宝贵经验,比如推行儿童影视分级制度。所谓“儿童影视分级制度”,具体说来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严格控制动画片中的人物台词和故事情节,分层级、分阶段地将那些看似负面不好的内容逐渐地渗透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虽然儿童影视分级制度看起来并没有完全将污秽不雅的内容从孩子们的身边抽离,但恰恰给了其一个消化、缓冲、适应的阶段,这也正是当下国内儿童影视市场最欠缺与反思的地方。
说到底,不管是儿童影视的制作方还是播出平台,动画片都承担着安全教育引导文明的社会责任,不能过分渲染暴力诱导孩子败坏社会公序良俗。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仅家长要扮演好引导教育的家庭角色,儿童影视剧在制作之初也应该挑起责任与担当,只有把正确的安全知识甚至意识融入儿童影视之中,才能净化儿童影视环境,彻底规避盲目模仿的现实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