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7 10:18 来源:网友分享
今日一则新闻引发了诸多网友关注:2月10日,即大年初三晚上,望江县的晓斌(化名)与20余位老同学相约在该县某酒店聚餐。酒后,同学们在KTV唱歌时,晓斌因酒劲发作口吐白沫,后来被送往望江县医院救治,当晚不幸身亡。医院初步认定其系急性酒精中毒不治身亡。事后,经望江县医调委调解,望江县医院因在救治过程中有瑕疵,赔付7.95万元;一起参加晚宴的师生由于没有尽到劝阻义务,赔付11万元。
这条新闻最让网友懵圈的点就在于最后的这个“劝阻义务”。什么叫“劝阻义务”?从法律上而言,真的有“劝阻义务”吗?“你要去自杀,我没去劝你,所以怪我咯?”有网友甚至用这个比喻来评价此事。对此,小编不得不说,实在是太过简单粗暴了,但又似乎莫名有点在理……
不过,小编认为,此事不能单看媒体报道的字面意思,还需结合中国长期存在的酒桌文化来评价。究竟事实是师生未尽劝阻义务,还是已行劝酒之实?这是最让小编疑惑的。
在中国,有句魔咒: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此咒一出,威力巨大到能产生十个冲击波。就是不能喝酒的人也只能乖乖就范,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种情感绑架式的劝酒,不知从何而起,但是演变形式却各种各样:你不喝,就是不把我当朋友!你不喝,就是没把我当兄弟!喝得多,就是情谊在、人品好……凡此种种,都让爱面子的中国人难以拒绝,不喝就是撕破脸啊,一个饭桌上吃饭怎么能撕破脸呢?于是一杯又一杯,直至倒下方能休。
这几乎算得上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不解但又无可奈何的现象。酒桌上,不是劝酒的,就是被劝的。好像不劝酒、不喝酒,这顿饭就吃得没意思、不尽兴一样。虽说最后喝不喝还是看个人,但是在一个注重关系、注重群体的社会中,要随心所欲几乎等同于与大部分人为敌,即使是在一个简单的喝不喝酒的问题上。
当被迫饮酒者发生意外,劝酒者不需承担责任吗?小编认为,任何劝酒者都算得上是其死亡路上的推动者。一人推一把,最后终于把人推下悬崖。
据了解,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0%。希望这组数据能给大家带来某些警醒,不再执迷于劝酒,最重要的是,能勇敢对劝酒SAY NO!
昏睡的醉酒者有可能呼吸衰竭而死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指患者一次饮大量酒精(乙醇)后发生的机体机能异常状态,对神经系统和肝脏伤害最大。医学上将其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前者可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后者给患者带来的是累积性伤害,如酒精依赖、精神障碍、酒精性肝硬化及诱发某些癌症(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肝癌)等。
急性酒精中毒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奋期,表现为眼部充血,面色潮红,头晕,人有欢快感,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
第二阶段: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身体失去平衡。
第三阶段:昏睡期,表现为沉睡不醒,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甚至陷入深昏迷,以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很多酒精中毒者是死在酒桌上的,这是因为急性酒精中毒的情况不仅是最危险的,也是最具有麻痹性的。当中毒者趴在桌子上休息或者昏睡的时候,一起喝酒的人通常会误以为是在“休养生息”,而忽视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表现出的症状。当高浓度的乙醇摄入导致呼吸中枢和控制心跳的神经中枢暂时性麻痹,致使无法摄入氧气,或者养料不能送达全身,患者便会死亡。所以,处于昏睡状态的患者,很有可能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酒精中毒的急救措施
中、轻度酒精中毒者:首先要制止其继续饮酒,其次用清水灌口。可用湿毛巾分别敷在醉酒者后脑和前胸,并不断用清水入其口中,直至酒醉者清醒。可适当服用蜂蜜水、葡萄糖水,或西红柿汁、葡萄汁、西瓜汁、橙子、橘子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加速乙醇在体内的氧化代谢,使醉酒者尽早解除酒精中毒状态。最后可让醉酒者静卧,最好是侧卧,注意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注意保暖。观察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如无特别,一觉醒来即可自行康复。
重度酒精中毒者:催吐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可以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引起呕吐反射,将酒等胃内容物尽快呕吐出来,然后用1%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胃。
特别提醒:正常人的呼吸是均匀的,每分钟16-20次,如果患者卧床休息后呼吸减慢或不规则,或者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情况,为危险症状,应马上送医院救治。
喝酒脸红更易酒精中毒
一直以来,民间都认为酒量是练出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酒量大小及有无酒瘾,绝非后天锻炼养成的,而是由“饮酒基因”所决定。
对于人体来说,酒精的分解需要两个步骤:乙醇—乙醛—乙酸。携带“饮酒基因”的人能更快地降解大多与乙醇相关的霉素,从而减轻酒精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但是这样只是完成了乙醇到乙醛的转化,而大约有一半的人缺乏可以将乙醛分解成乙酸的“乙醛脱氢酶”。大量的乙醛积聚在人体中会造成中毒反应,其中一种便是面部毛细血管破裂,也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喝酒脸红现象。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没有酒量,更容易酒精中毒。
如何预防急性酒精中毒?
据小编了解,饮酒后的酒精约20%在胃内吸收,80%在十二指肠及小肠吸收。酒精的中毒量和致死量因人而异,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毫升(白酒酒精浓度为50%-60%)。是否发生中毒与下述因素有关:胃内有无食物(空腹者吸收快)、是否食入了脂肪性食物(脂肪性食物可减慢酒精的吸收)、胃肠功能好坏(胃肠功能好的吸收迅速)、人体转化剂处理酒精的能力(能迅速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人不易中毒)。
空腹喝酒对人体伤害最大,这是因为人体空腹时比饱腹时的乙醇吸收率高很多。在空腹的情况下,5分钟内酒精就可以出现在血液中,30到60分钟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可以达到最高点。
专家提示,喝酒前半个小时内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或吃上几个橘子,可预防酒精中毒;在喝酒前先喝些牛奶,吃些主食,可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减慢酒精的吸收;在餐中,多喝水或者多喝汤,稀释酒精之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解酒作用。
最后,除了再次提醒大家切莫过度饮酒之外,小编也要强调: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祝愿大家个个都能多福多寿、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