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惕】躲开“药驾”危险期

2015-07-10 23:12 来源:网友分享

  交规的管理越来越严,大家都知道酒后驾车可能出现危害,但是诱发车祸另一个危险因素——“药驾”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国内资料显示,服药后驾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0%左右。

  服药后出现嗜睡、眩晕、视物模糊的症状时,将影响驾驶安全,这就是所谓的“药驾”。不同药物服用后出现“药驾”的时间是不同的。

  刚服降压药或调整剂量期间可能引起嗜睡、困倦,不宜开车。降压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会引起乏力、嗜睡、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晕厥症状;硝苯地平 引起的头痛、眩晕、心悸和低血压反应,都会影响到驾驶安全。建议选择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厄贝沙坦等长效降压药物。但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初期,机体处于适应调节阶段,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应慎重驾车。在使用哌唑嗪、特拉唑嗪初期,尤其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抗感冒药服后4—6小时内可引起嗜睡、困倦,影响驾驶。抗感冒复方制剂中常加入抗组胺药以减轻鼻塞,如重感灵、新康泰克和感冒通都含有扑尔敏成分,会影响驾驶,服药4—6小时内,应禁止驾驶车辆。建议白天使用不含扑尔敏成分的西药。

  抗过敏药服后可引起嗜睡、困倦,驾驶员慎用。感冒药引起困倦的成分主要为第一代抗过敏药,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它们有 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胆碱作用,可引起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症状,服用后禁止驾车。虽然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啶等无嗜睡作用,但仍建 议在服用期间不要开车。

  镇静、抗焦虑药停用后仍可能出现嗜睡症状,需要开车前应先和医生沟通。传统的镇静催眠药物有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苯 二氮卓类药物,其他类型的传统镇静类药物有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临床上常用于镇静、抗焦虑,小剂量即可产生困倦、嗜睡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中等剂量即 可产生近似于生理性的睡眠状态。在开车前禁止服用这些药物。

  除了上面列举的药物,抗抑郁药物、解热镇痛药、抗心绞痛类药、降糖药也会影响驾驶。如降糖药用药过量或用药后未及时进餐诱发低血糖可导致昏迷等,会影响驾车。

  除了驾车,患者服用这些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事项中会注明服用药后不得驾驶机、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平时身体不适,不要自己随便买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最好提前向医生说明是司机或者从事驾驶工作,这样医生会根据病情更换不影响驾驶的药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