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联名驱离艾滋男童,谴责之余我们更需要改变

2015-07-18 17:35 来源:网友分享


  据人民网报道,12月7日,就是国际艾滋病日后的第6天,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决定要将村里一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8岁男童坤坤驱离出村。

  试想一下,一位8岁的艾滋男童没有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反而受到全村的联名驱离,这种“歧视”将会是多么大的压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又有着多么大的摧残?对于这种行为,毋庸置疑,我们是要谴责的,然而谴责之余,我们更需要改变。

  其实,村民的“背叛”并不是男童不幸遭遇的全部,透过村民的视角,暴露的是中国基层艾滋病防控的诸多社会问题。问题的根源是村民观念落后?不全部是。作为公众,寄希望于谴责村民来改变男童的境遇,既不现实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艾滋病问题。

  莫非男孩就没有寻找社会温暖的希望了吗?当然不是,但这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用真正的行动去把防治艾滋病的网络织全、织细。事实上,针对防治艾滋病国家已经出台了“四免一关怀”等政策,但不幸的是,艾滋男童没有享受到这项关怀,这也恰恰说明基层的政策落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农村这些政策“末梢”,更应该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社会的帮扶也至关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教育、医疗、民政帮困等机构给予大力帮扶,让艾滋病儿童也有学上、有饭吃,可以享受正常儿童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社会的观念氛围也至关重要,没有好的生长环境很难帮助一位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现在来看,坤坤被“敌视”不仅仅因为他是艾滋病患者,还因为他放火烧过邻居的干草堆,甚至点过油井,还偷过邻居的钱和手机。但是,试问当地村民,如果一位小孩长期在缺少教育与爱的环境下成长,在暗含着歧视的环境下成长,怎么能有良好的德行?如果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那么作为成人的村民应该主动打破这一循环,把孩子拉到良好德行的轨道,而绝不是驱离。

  总之,面对联名驱离艾滋男童,谴责之余我们还要去改变,这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只有构建、完善艾滋病防治、关爱的社会系统工程,艾滋男童才会不孤单。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