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14:42 来源:网友分享
如果是高血糖的患者的话,一般情况下是会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的,这是因为体内的血糖偏高了,并且还容易出现尿频,经常性的感觉到口干,要一直喝水,但是感觉怎么喝都好像不够的那种,这类的症状是高血糖的表现,要及时的去医院做好检查。
高血糖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容易出现恶心,厌食的现象,并且看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都没有多大的食欲的,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者是腹部不适等明显的表现,经常性的要去上厕所,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呼吸有点困难,心跳加速很快的。
高血糖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容易出现口干,皮肤出现干燥,特别是早上起来的时候容易出现头晕的表现,患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的话,要及时的去测试自己的血糖,如果是出现偏高的症状的话,要及时的服用药物治疗,不然容易加重病情。高血糖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要注意饮食,甜品类的食物不要多吃,像西瓜还有就是荔枝之类的水果,一定不能吃,定时定点的去医院检查自己的血糖数值。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类,也可出现短暂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然而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胰腺功能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等。控制高血糖势在必行。
人类的健康生活,与外环境(如空气、水源)和内环境(如血液、组织液)的稳定密切相关。血糖过高正是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引起一系列生化病理改变,影响了各个脏器的功能。由此可见,糖友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变,使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治疗不及时会促使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和发展,使患者致盲、致残。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使患者身受病痛折磨。
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
1、偶然的高血糖。血糖检查前如果食用大量的甜食,当然会出现血糖高的结果。所以检查出是高血糖,不要过于担心。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看看血糖结果。
2、良生活习惯和环境。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很喜欢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空气负离子是存在于空气中的自然因子,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环境的污染,导致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剧减,人体摄取的负氧离子不足,这也是导致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冠心病等与高血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4、在排除了以上的引起高血糖的诱因之后,那么高血糖就极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目前糖尿病患病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甚至出现儿童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是,高血糖要及早治疗。
1、调整饮食
首先是调整前一天晚上的晚餐,饮食的数量和质量,整个热量要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呢?晚上因为要睡觉了,活动比较少,控制到能够不饿就可以了。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准确掌握自己饮食热量规范,同时不能坚持下来。这是可以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协助下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
2、调整药物
降糖药物要适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后容易造成夜间的低血糖,老年人晚上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 药物治疗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两种。患者具体使用何种药物,需医生根据血糖情况、经济状况、自身体质等多方面考虑,不要乱用药,特别是打胰岛素的病人,饮食控制,再加上胰岛素打得多,很容易发生昏迷。
如果说这些情况都不是的话,空腹血糖容易偏高的,建议晚上可以用些长效的胰岛素,这样第二天早上醒来,正好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药物刚好起作用,第二天起床后的空腹血糖就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
3、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尤其餐后2小时血糖,而且血糖较尿糖测试更准确。尿糖检测影响因素较多,误差大,不如血糖精确,而且对低血糖无任何价值。认真记录下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可以更简捷地防止血糖过高、过低,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治疗程序,从而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标,减少、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