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4 13:21 来源:网友分享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高达8cm,最高可达15cm。茎柔软坚韧,右旋缠绕于其它乔、灌木上生长,在森林内属层间植物。根系发达,主根不明显,有密集须根。还有大量的匐匍茎分布于土壤浅层,横向伸长,也称走茎,上有节,节上有芽,产生萌蘖,长出地面,形成新株,扩大种群。五味子老藤皮暗褐色,幼茎紫红色或淡黄色,密布圆形凸出的皮孔,单叶互生,倒卵形成椭圆形,长5-9cm,宽2.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叶缘有具腺点的疏细齿。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淡绿色,沿脉有疏毛,叶柄长2-3cm,叶柄及叶脉红色,网脉在表面下凹,在背面凸起,背面中脉有毛;无托叶。
芽为单芽或混合芽,混合芽内着2-3朵花,也有4-5朵花,雌雄异株,花被6-9,乳白或粉红色,雄花具雄蕊4~5(6),无花丝,,长约2mm,雌蕊的心皮离生,集合排在凸起的花托上,花药聚生于圆柱状花托顶端;果期花托伸长成穗状聚合果,似长果序。
果为聚合桨果,近球形,成熟时为艳红色,径约1cm,有1-2粒种子,肾形,淡桔黄色,表面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五味子一般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两者皆可药用。而且功效显著。
五味子具有敛肺、涩精、滋肾,生津,收汗等主要功效
中医讲其可敛肺止咳,可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也可用于治疗遗精、久泻、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等症;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木酚素,是少数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药材之一;五味子对五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也有兴奋作用,所以可用于镇咳和祛痰;因木酚素具有强效复原作用所以五味子也可减低疲身体的劳感等。
五味子除了可降低血压之外,还有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等功效;
五味子适应原样作用与人参相似;五味子能增强身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之功效。
五味子还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常见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可以说是作用多多的一种药材。
虽然五味子用来泡水喝可降血压、降血脂,但其对胃有伤害,所以不宜长期饮用,一般喝一段时间需停一段时间再接着喝。
五味子还可以泡酒,用五味子泡的酒具有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的作用。常饮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但不可连续饮用,要合理安排饮用时间方可起到保健的作用。
北五味子是北温带阔叶红松林的组成树种之一。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极耐寒,不耐干旱和低湿地;浅根性。在一42℃的严寒地带天然五味子能正常越冬,第二年正常结实。要求空气湿润,耐荫,但在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下,有利于形成花芽而且雌性花明显增多。因此人工栽培五味子要同时注意环境的空气湿度与光照两个因子。保留一定的阔叶树,亚乔木最为理想,作为蔽荫和攀援物,但郁闲度以0.3-0.4为宜。
五味子喜肥沃、湿润、疏松,土层深厚,含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暗棕壤,不耐水湿地,不耐干旱贫瘠和粘湿的土壤,因此,五味子天然株丛多分布于溪流两岸的针阔混交林缘,林间空地,采伐迹地。以半阴坡毛榛子、山杨、白桦林和毛榛子、珍珠梅、水曲柳、胡桃楸林内天然五味子贮量最多,达0.8-0.7t/hm2.年。而阴坡、平坦地,土壤过湿的毛榛子、云杉、红松林下五味于贮量少,为0.16t/hm2.年。干旱阳坡的柞林,以及冷湿的落叶松林,云冷杉林下则很少有五味子。
在干旱、寒冷、无遮荫的裸地上生长,五味子有严重枯梢现象,结果少。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鉴别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东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功效与五味子相似。
形状鉴别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