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 15:20 来源:网友分享
二十几年前,街上刚有咖啡馆的时候,一个咖啡店的宣传语中,在“小聚”,“聊天”旁边,写着“发呆”二字。适时,人们正被“效率就是金钱”的口号催打着,这个和当时氛围背道而驰的消费提示,没人,也没时间顾及。
就在近日,“每天发呆5分钟”被卫计委作为健康生活理念推荐给民众。很显然,当医术的发达和病人的增加同时出现时,医院主管部门想通过“发呆”,来帮人们收收“心”了,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是疾病的立足之地。
大脑皮层是身体的最高指挥中枢,它保障也约束着身体的各种机能,这个约束的通路就包括我们熟悉的“内分泌”,不管是能降血糖的胰岛,还是能产生卵子的卵巢,无一不与大脑皮层以“内分泌轴”的方式相连,这也是为什么除了感染、外伤,现在疾病的绝大部分都属于“身心疾病”的原因。
只要心不静,大脑皮层就要对下属“发号施令”,心中杂念过多,这些号令中就有了“昏招”,疾病就会发生。遗憾的是,身与心的这个固有联系,曾经被“生物医学模式”的西医学忽视过,在重视治病而忽视治人的习惯性思维中,在心动超过身动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发呆”一直被认为是件耽误工夫、有损效率的事。
最近,陪几个朋友找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天君教授,他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气功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找到他的病人,多是被医生告知手术失去机会、化疗无效的癌症病人,为刘教授之前的成功案例所鼓舞而来学习。
抛开借气功之名行骗者不论,就算是正规气功,也被误会已久,因为气功不能眼见为实,它不像吃药打针,可以眼看着治疗在自己身上实施,气功治病的原理,简单说,就是比“发呆”更加主动的头脑清空,在意识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什么都不思、不想,此时,约束甚至羁绊身体潜能的大脑,开始放手,身体的自我调节乃至疾病治疗就此开始了。
西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说过:“最好的药物,是身体的潜能。”只可惜,这个潜能在医学越来越发展的同时,被忽视甚至替代了,更麻烦的是,这种替代,至今仍旧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治疗,直到被医学宣布不治时,返回来寻找身体的潜能,才成了自我救赎的最后途径,才有了连卫计委都要提倡的“每天发呆5分钟”。
有几个研究结果很有意思:曾经有人对出家人做体检,发现他们的身体指标都不合格,要是放在俗人身上,早该就医甚至住院了,但他们却活出了天年,古往今来,长寿者多是出家人;一组癌症病人在罹患癌症后精神失常了,本来是雪上加霜的事,于他们却带来了柳暗花明,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到医院复查,同时诊断癌症,但精神正常者中,很多人不治而亡,但这些精神分裂者的癌症却消失了……凡此种种说明一件事:病由心起,而这一点,早就在中国古人造字的时候体现出来了:
中国的“病”字下面是个“丙”,因为在天干地支中,“丙”和中医说的“心”相对应。古人早就意识到,与疾病的发生关系最大的是“心”,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大脑皮层,后者既是欲望和奢求的沃土,也是情怀和心胸的根基。
古人说:“仁者寿”,这个结论用医学原理解释也是成立的:仁者,首先是人性敦厚者,有了敦厚的人性做基础,才可能清空心中的不平,他们的健康长寿,是宽容的回报,也是心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