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 16:38 来源:网友分享
6月29日,三十岁出头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下班途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正值壮年的媒体人突然去世,长期加班熬夜,被认定为致其死亡的因素之一。熬夜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可生活中,熬夜现象却变得越发普遍。近日,本报发起“你通常几点睡觉”的网络调查,共567人参与,结果显示,43.5%的人在零点后睡觉,其中4.9%的人凌晨两点后才睡。
全球都爱熬夜
深夜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灯火通明的餐馆,人们正在大快朵颐、觥筹交错,消遣生活;写字楼里,总有一层灯光久久不灭,人们加班到凌晨,甚至为工作彻夜不眠;马路上,出租车、大货车还在驰骋,一些工作注定与夜色为伴;公寓里,人们即使无所事事,也要听音乐、看视频熬到新一天的到来才愿睡去;赶上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的球赛,三五好友相约喝酒看球,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24小时“兴奋”状态,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出于种种原因慢慢习惯晚睡、熬夜。
2015年,《全球睡眠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上床睡觉的时间为0点32分。2014年,《中国睡眠系数报告》也指出,近六成国人不愿早睡,夜晚成为不少年轻人难得的休闲放松时段,且不愿它太快流逝。晚睡、熬夜已成为国人生活“新常态”。
中国人还不是睡得最晚的。2015年,《全球睡眠报告》调查了超过50个国家、近200万人的睡眠状况,结果发现,俄罗斯、希腊等欧洲国家的睡觉时间均在凌晨1点以后;日本不仅人均上床睡觉时间超过凌晨1点,平均睡眠时间也是世界最少,不足6小时。令人惊讶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个国家的平均睡觉时间在晚11点以前,最早的罗马尼亚,平均睡觉时间也在11点10分。在熬夜这件事上,全球人民做到了惊人的一致。
熬夜实在太伤身
熬夜是指到了夜晚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虽然0点以后才算深夜,但从内分泌角度来说,23点后睡觉就算熬夜。由于人体自我修复活动大都在凌晨3点以前进行,因此23点~3点这段时间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过了这段时间,即使补睡的时间再长,也难以弥补熬夜带来的损失。长期熬夜会给身体带来如下危害。
皮肤受损。皮肤在22点~23点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会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等。
超重肥胖。人在睡觉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瘦体素”的物质。长期熬夜会影响瘦体素分泌,不利于脂肪分解。此外,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
记忆力下降。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变得疲惫,从而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心脏病风险高。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升高。
肠胃危机。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且一般是在夜间进行。如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会影响其修复。同时,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不正常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肝脏受损。23点至次日3点,是肝脏最佳排毒时段,如肝脏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到损伤,全身健康都将受到威胁。
增加患癌风险。机体免疫因子多在睡觉时形成,长时间熬夜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出现疲劳、精神不振,易感冒、易过敏也会不期而至。免疫力是人体对抗癌症的天然屏障,免疫力降低会使癌症发病率升高。多项研究证实,熬夜与乳腺癌、结肠癌等疾病风险的提升存在紧密联系。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熬夜还有其他危害。比如,女性长期熬夜会导致月经紊乱;儿童长期熬夜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一系列成长问题;肠胃不好,有肝病的人熬夜,会加重病情,病情严重还会反过来影响睡眠质量,导致肠胃、肝脏健康进一步恶化。
年轻人不要熬夜
改变熬夜的习惯要从年轻时开始养成,平时工作要提高效率,工作尽量白天完成,晚上工作会让大脑始终处在高速运转状态,不利于早睡。娱乐要有分寸,偶尔放纵和熬夜,问题不大,周末尽量选择健康的放松方式,比如打球、郊游等。此外,睡前别看恐怖片、别玩游戏,还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太兴奋影响睡眠。就寝时间也不要拖得太晚,每天都比前一天早20分钟上床,逐渐改掉拖延、晚睡的习惯。
长期要熬夜加班的医生、警察和媒体工作者们,平时要在饮食和作息上有所注意,将伤害降到最小。前一天睡得太晚,早上尽量按时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小憩30~60分钟,以便恢复精力。饮食上,熬夜要少喝咖啡,熬夜前和熬夜后要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如百合、银耳、黄花菜和蓝莓等。熬夜时不要吃过多油腻的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即使长期面临熬夜加班的状况,也要适当调整一下,注意休息。
在长期熬夜、习惯晚睡的人群中,有些人不是不想早睡,而是睡不着。即使通过改善作息时间,睡眠质量仍难以得到改善,建议他们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更严重的睡眠问题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