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是2b类致癌物 专家称尚无充分证据

2017-06-09 16:33 来源:网友分享

  智能手机,已变成现代社会每个人不离身的物品。然而快捷便利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曾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那么,到底关于手机辐射的真相是什么?孕妇用手机是不是会辐射到胎儿?手机放在枕边是不是容易致癌?看一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的看法。

  q:每天接触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答:没有已知危害证据。

  辐射分两种,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辐射的本质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

  电离辐射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能够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释放电子,使物质产生电离,从而在穿透人体组织的时候破坏dna、杀伤细胞、造成机体损伤同时存在致癌风险。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等。我们在医疗过程中接触到的胸平片和ct应用的就是x射线。

  非电离辐射波长长、频率和能量较低,不会导致物质原子或分子电离,生活中常见产生非电离辐射的包括微波炉、无线wifi、手机、雷达、电视、电脑等等。非电离辐射不会杀伤细胞或破坏dna,而是产生热效应,这和晒太阳导致体温升高是同样的原理。

  q:打手机时间长了耳朵发烫,难道是手机辐射量爆表了?

  答:不是,大部分是手机本身产生热量的传导,很微少的一部分可能是非电离辐射导致的热效应。

  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情况以比吸收率(sar值)表示,单位为瓦特/千克,其中手机的国际标准是1-2瓦特/千克,而人在阳光下接受到的平均sar值会达到5瓦特/千克,可见打电话不比晒太阳更危险。

  类似原理的还有微波炉,通电之后微波通过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快速折返运动而产生热量,并把热量传给食物及器皿,这也是微波炉的加热原理。切断电源后水分子回复正常状态,食物内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接受的只是水分子传导而来的热量,并没有发生其他化学变化,也就不存在“食物经微波炉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一说。

  q:手机接打电话时辐射增强,会对身体有影响吗?

  答:辐射增强也还是非电离辐射,对身体不会有影响。

  电离辐射频率是我们日常接触的非电离辐射的106~ 1010倍以上。所以即使接打电话时手机辐射量稍有增大,但距电离辐射还是非常遥远。举个例子,手机放身边不用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我们用棉花条敲一下胳膊,肯定不会导致骨折;而接打电话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棉花条敲几十下甚至几千下,尽管次数明显增多,但同样不会导致骨折;除非换用铁锤用力敲(电离辐射)。

  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美国妇女使用手机7个月后发现罹患脑瘤,且其形状与位置和其使用的手机接近,据此她怀疑脑瘤是由手机辐射引起,并将手机制造商、运营商、零售商一并告上法庭,最后该案以“缺乏切实可靠的科学证据”被驳回。

  2012年,who的一个分支研究机构进行了一项名为interphone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索手机辐射是否致癌。研究纳入13个国家的万余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765例脑胶质瘤, 2425例脑膜瘤, 1121 例听神经瘤,109例腮腺恶性肿瘤和7658例正常对照者,最后的研究结论是使用手机并未增加罹患上述肿瘤的风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生活保健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